文学名著阅读
①填空:《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他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等。
②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③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 。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 。
周树人 《,呐喊》 D 白无常 生人走阴
济南的冬天(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答:
2.阅读第④段,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答:
3.本文作者擅长用比喻,在文中,作者分别将阳光下的老城、雪后的山坡和村庄比成什么?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答:
4.赏析句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答:
1.响晴、温晴
2.描写济南小雪后的美丽山色。
3.小摇篮(温暖舒适)、小水墨画(清新雅致、秀美典雅、秀丽如画)
4.运用拟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积雪在落日的照耀下慢慢溶化的情景,突出了济南小雪后的温暖。
阅读《背影》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把文中横线上所缺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中,并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动词:( )( )( )( )( )( )
作用: 。
2.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3.“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因为 ;“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因为 。透过“我”的泪水,你感受到了什么?
4.“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读完《背影》一文,你最想对你的父亲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你最想说的话。(50字左右)
1.探、穿、爬、攀、缩、倾
这些动词描写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极其艰难,爱子情深。
2.父亲的背影 买橘送别
3.①望父买橘的艰难,因而感动地流泪。② 父子分别,惜别伤心之泪。③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依依不舍。
4.反语,是在真正理解父亲的爱之后的自责,悔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神情。(意思对即可得分)
5.动作和心理描写。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表现出了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情,所以感到轻松。
6.略。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能否改为“伸”?为什么?
2、第三段中能跟“轻风流水”应和的是( )
A.、鸟儿B.、鸟儿的曲子C.、鸟儿高兴起来D.、卖弄喉咙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4、第三段文字调动了多方面的感觉写出对春风的丰富的感受,请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1)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嗅觉方面: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能。因为“钻”写出草破土的艰难,表现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伸“则不能表现。
2、B
3、细密、轻盈、
4、(1)视觉方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或者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听觉方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或者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3)嗅觉方面: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4)触觉方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阅读(二)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艺术、魔术、技术、美术)而不仅是 (艺术、魔术、技术、美术)。③ (甲) 是重峦叠嶂, (乙)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臵。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文中先介绍说明 ,再介绍说明 ,重点说明的对象是
2.②句选词填空,依次应选填 、
3.在文中横线上的“甲”“乙”处,应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是( )
A.既……又……B.或者……或者……C.不但……而且……D.因为……所以……
4.下列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 )
A.重峦叠嶂 .B.堆叠假山C.睡莲开放D.引用活水
5.本语段的中心句是( )
A.第①句B.第①②句C.第①④句D.第(11)句
6.第⑨句加点的“那儿”指代的意思是 .
7.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理解正确的是( )
A.平时经常看历史书,心里就知道自然界的高山深壑。
B.平时游览的地方多,对各地的奇丽风景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C.平时看的书多,游览的地方多,就会对一些险峻的地方久久
D.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 趣味。
1.假山 池沼, 假山, 池沼, 池沼。
2.艺术 技术
3.B
4.C
5.A
6.C
7 D
《苏州园林》专题阅读
阅读(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 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 (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3.C
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三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的__①__ ,又如《 ② 》中的__③_ 。
示例:①私塾先生 ②琐记 ③衍太太
关于《草房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 年——秃鹤,因为他有金子般的心灵。
B:秦大奶奶曾两次落入学校边上的河水里,第一次是因为救落水女孩乔乔,第二次是 因为救油麻地小学里的一个落水的南瓜。
C: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文艺宣传队的胡琴手,砸锅卖铁是为了卖钱买鸽子。 D:杜小康离开油麻地去放鸭子,从大芦荡回来后,送给细马5只双黄鸭蛋,这大概 是杜小康从大芦荡带回来的全部财富。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C:《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D: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名著填空:
《朝花夕拾》是 写的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 篇回忆性散文,原题为《 》,其中有一篇写我要去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文章是 《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名著:鲁迅 十 《旧事重提》 《五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