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
寒 山①
杳杳②寒山道,落落③冷涧滨。
啾啾④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①寒山: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刻写在山石竹木之上。②杳杳:形容山路深暗幽远。③落落:形容涧边寂寞冷落。④啾啾:形容鸟儿凄厉的叫声。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写天台山寒岩一带的自然风景,通篇以“寒”字贯穿,浸透了寒意。
B.、诗的首联写“寒山”“冷涧”,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C.、诗的第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寒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
D.、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热情如火的心境。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二联以动衬静,即以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幽静冷寂。
B.、“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悠远的时间感;“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
C.、诗的最后两句与唐代诗人太上隐者《答人》的“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淡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D.、全诗运用以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的表现手法,同时大量使用叠字,使诗篇富于一种特殊的音乐美。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0 23:15:24
免费下载:《江西省高安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Word试卷
杳杳寒山道
寒 山①
杳杳②寒山道,落落③冷涧滨。
啾啾④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①寒山: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刻写在山石竹木之上。②杳杳:形容山路深暗幽远。③落落:形容涧边寂寞冷落。④啾啾:形容鸟儿凄厉的叫声。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写天台山寒岩一带的自然风景,通篇以“寒”字贯穿,浸透了寒意。
B.、诗的首联写“寒山”“冷涧”,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C.、诗的第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寒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
D.、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热情如火的心境。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二联以动衬静,即以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幽静冷寂。
B.、“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悠远的时间感;“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
C.、诗的最后两句与唐代诗人太上隐者《答人》的“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淡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D.、全诗运用以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的表现手法,同时大量使用叠字,使诗篇富于一种特殊的音乐美。
本题关键词:合朩杳,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用寒远寒,用寒治寒,寒痹,寒战,寒疝,寒病,寒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