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综合实践
班级组织一次调查社会上常见错别字的“啄木鸟行动”,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条街道,检查商店的招牌、商品名有哪些错别字。假定你是这次活动中一个调查小组的负责人。
你们小组调查得出来的错别字,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①讲信誊商店 ②老李蛋羔 ③尿素令肥 ④三爱旷泉水
(1)请你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对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作一个简要分析。
(2)运用你所学到的汉字知识,讲一讲你如何避免写上面某一个别字的方法。
(1)音形误用 形似误用
(2)如:糕是米做,所以有米旁;磷肥是磷矿石做成,所以有石旁。说得有道理即可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鸣,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2009年10月1日,是祖国60周岁生日,__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国庆大阅兵。请完成以下题目。
(1)请为国庆大阅兵拟一条简洁的标语。
(2)国庆期间,你准备给远在索马里海域执行打击海盗任务的中国海军将士发一条短信,请写在下面。
(3)学校文学社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决定出版一本国庆专辑,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为专辑写征文广告。
综合探究
一座城市崛起的标志不仅是GDP惊人的数字和不断增长的高楼高度与密度,更看重的是其厚重的人文底蕴,而“码头文化”是很久以前人们对重庆文化的定位,如何将重庆这座年轻直辖市从“码头文化”变成“文化码头”,我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1)请你从下面三则材料中提炼出你得到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不久前,文坛大腕贾平凹在渝开会期间,称重庆是“让人特别想呆的大都市”,引发专家及网友热议。专家们从重庆的码头文化谈到巴渝文化,再从抗战文化谈到红岩文化,乃至于三峡文化。他们认为,重庆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文化沙漠”,事实上重庆从来不缺少文化的内根,而是一座“文化富矿”。(资料来源《重庆日报》)
材料二:从2007年9月到2008年3月,结合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我市在15个区县开展了抗战遗址的专项调查。目前初步查明,全市共有抗战遗址720处,现存348处,消失372处。(资料来源大渝网)
材料三:重庆,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其传统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见证——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正逐渐被蚕食,城市尚存的文化遗产也逐步被破坏,城市的风貌与特色也逐渐消失。(资料来源重庆市规划设计院网站)
(2)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日前发布消息,作为重庆城中心真正的老街,位于校场口下面的十八梯老街的拆迁整治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涉及5个片区、7083户居民。未来,十八梯将保留巴渝风貌,成为重庆开埠文化风貌展示带的一部分。但是十八梯一些老住户不愿意看着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家园被拆迁,不理解政府的行为,使得拆迁重建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果你是十八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你会怎样劝说这些善良的老住户呢?
(3)为配合拆迁整治工作,使之顺利开展,请你为十八梯老街的拆迁整治写一条宣传标语。
(1)重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但是我们对之保护不力,破坏严重。
(2)答案示例:各位街坊,十八梯作为重庆的老街区,是你们生活一辈子的地方,也是老重庆市井文化的立体呈现,这次拆迁整治不是拆了建高楼,而是要保留十八梯本身的巴渝风貌,使十八梯老街成为重庆文化展示的一个窗口,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尊重历史原貌,还十八梯老街以亮丽的历史风采。
(3)答案示例:传承老重庆文化特色,重塑十八梯老街形象。
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综合能力。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
我们已经到了初三的最后阶段了,班上准备举行一次“三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写得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
(1)为了提高大家参与这次活动的积极性,请你拟写一条宣传语,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60个字)
(3)班上刘静同学文笔很好,但她胆子很小,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得体的语言劝说她参加这次活动。(40-50字)
(1)语言简洁,紧扣活动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语言准确流畅,紧扣活动主题,前有称呼,后有引出活动开始的结束语。
(3)语言流畅准确,有说服力。
开学后,你一定多次领略了大自然春天的美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交一个大自然的朋友(人除外),向它倾述自己的心声。
(2)拟一条保护大自然的标语,语言要简洁、生动。
(1)(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2)内容准确合乎要求,语言简洁、生动即可
下面一段话,你只要改动一句就连贯顺畅了。请划出这句话,并在横线上作改动。
生命要是只有一种经历,就失去了它特有的美。有喜与忧的交织,有泪也有笑,有叹息也有欢歌,这才是生命。
我的修改:
口语交际:阳春三月,校园里正大面积地栽种花草树木,瞧,操场旁的围墙边新栽了一排香樟树。体育课上,小王用脚踩在香樟树的护绳上,“欲与香樟试比高”。如果你见到此景该如何劝说小王呢?(友情提醒:劝告别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你看这香樟树为我们校园增添了许多春色,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你不要攀爬香樟树,好吗?
认真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就“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说说自己的发现。
材料一:宋代葛天民的《迎燕》诗:“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台湾郭枫在《空山鸟语》中写道:“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
材料二:飞鸽传书捎佳音,黄雀晨鸣唤学子,燕子春归知时令。从古到今,人们的生活与鸟类息息相关。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和失败,人类制成了滑翔机,并最终于1903年12月制造成功现代的飞机,这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活动的空间距离。
材料三:蜂鸟在茂密的树林中飞行时,那是前后左右,随心所欲,灵活自如。而目前,一架高性能的超音速歼击机,想要在12000米的高空转个弯,那至少也得绕一个半径10000米左右的大圈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设统一答案。参考:①鸟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一份子,更是人类情感的寄托,“相伴过年华”。②人类向鸟类学习,改善了自己的生活。③人类向鸟类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继续钻研和探究。(意对即可。其他合理说法也应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