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但在应试教育和电脑普及的背景下,中小学生写字的水平普遍下降。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我建议”节目就“我们的字怎么了”展开讨论。建议人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措施,强化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并在中考和高考中对书写较好的考卷酌情加1-5分。现场嘉宾中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抒己见。针对建议人意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①强化书法教育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中高考加分是引起学生重视写字的最好办法。②强化书法教育是个好办法,可引起重视;但考试加分则不妥,因为这样对书写不好的同学显得不公平(或标准难以确定)。③强化书法教育没必要,但考试加分却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加分,学生自然会重视起来。④强化书法教育没必要,电脑普及,在写字上下工夫纯属浪费时间,考试加分更是有失公平(或标准难以确定)。

(以上四条,任意一条均可,一定要针对建议人的两条意见谈看法和理由)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但它的另一个结果却是始料未及的②人们会在惟一的孩子身上投入过多的物质财富③计划生育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是不容置疑的④于是,小规模家庭反而变成高碳排放体⑤每个孩子人均能源消耗量大大提高

A:③⑤①④② B:②④③⑤①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⑤①④

请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北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A:.②④③①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今年是农历虎年,班级开展以“虎年话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⑴请写出三个含有“虎”的四字成语。

⑵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与虎结下不解之缘的英雄人物,请猜猜他是谁。

①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猛拼一身探虎穴,立诛四虎报冤仇。(英雄:

②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昂头踊跃逞牙爪,麋鹿之属皆奔忙。清风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壮士:

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

⑶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虎”文化现象,探究其内涵。(写出两点即可)

A.“虎”是十二生肖之一,中国人往往有在虎年生子的愿望。

B.在民间,父母常常称孩子为“虎子”、“虎妞”、“虎娃”等,还有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和在孩子脑门上画“王”字的习俗。

C.古代将调兵遣将用的凭证称为“虎符”,《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被封为“五虎上将”。

D.民间谚语:“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⑴示例:龙腾虎跃、虎口拔牙、虎背熊腰、如虎添翼等。

⑵①英雄:李逵  ②壮士:武松  ③孙郎:孙权

⑶(意对即可)示例:①在民间,属“虎”的人被认为具有富贵之相、刚猛之力、王者霸气。②戴虎帽、穿虎鞋等习俗表达了老百姓借虎的威猛达到趋利避邪、保平安健康的愿望。③“虎”常被作为力量、勇猛和权威的象征。④“虎”往往被作为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英雄人物的象征。

请从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字数100字左右。

(1)简述猪八戒到高老庄当女婿至被收伏的经过。

(2)《安徒生童话》中美人鱼的故事曾让我们叹息落泪,请简要叙述这个故事。

(l)示例:八戒变成人形来到高家庄做了高家女婿,后来现出原形吓坏了高家,高家想驱除他却苦于无计。唐僧和悟空取经路过借宿高家,悟空帮助高家捉拿八戒,八戒得知自己等待了几年的唐僧来了,便拜唐僧为师并随之取经去了。

(2)示例:美人鱼游到海面看风景,被船上的王子吸引住了。暴风雨来临,美人鱼救起落水的王子后离去。她变成一个哑女接近王子,但王子要和搭救自己的邻国公主举行婚礼。美人鱼不忍心杀害王子用王子的血来拯救自己,她最终化为了泡沫,融入大海,成为了海的女儿。

综合性学习

音乐让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心灵相通,音乐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情感共鸣。生活中跳动着各色音符,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来完成1-3题。

1.某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个关于音乐喜好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统计表。从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调查统计表

喜欢曲类

革命歌曲

民歌

流行歌曲

人数

11人

18人

71人

2.你班要举行“毕业晚会”,节目中二重唱《朋友》之后是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假如你是晚会主持人,请你参考示例写几句串台词,把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

参考示例:歌曲《我和你》与《中国话》的串台词

“我和你”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有着一样的黄皮肤,说着一样的“中国话”。请欣赏独唱《中国话》。

3.不少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做作业,这个现象引起同学们的热议,有支持的,有反对的。班级为此举行一次讨论会,请筒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不超过60字)

1.示例一: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远比喜欢革命歌曲和民歌的学生多。

示例二:喜欢革命歌曲和民歌的学生比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少得多。

示例三: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更多(喜欢革命歌曲和民歌的学生更少)。

(意思对即可)

2.示例:“朋友”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当你遭遇挫折时,朋友会告诉你:阳光总在风雨后。请欣赏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连贯通顺即可,对是否符合歌曲内容不作要求。)

3.示例一:支持。有人做过试验,听音乐的植物生长得更好。事实上,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示例二:反对。一心不能二用,音乐容易让人分心,边听音乐边读书做作业注意力必定不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示例三: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有的人听音乐会分心,有的人听音乐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一概而论。

下列各句在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个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综合性学习

希望你能从自己的思想个性、情感态度……有所变化的某一方面,说说自己真的长大了的体验和感受。(50字左右)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请按下列要求作答。

(1)请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2)过“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3)从2008年起,我国已将“端午节”明文规定为法定节日,有何意义?

(1)示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遭保守派贵族谗言攻击,最终被放逐。屈原因理想无从实现,自投汨罗江而亡,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于是形成了端午节。(答题要点:能说出端午节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即可得分)

(2)示例:吃粽子、赛龙舟、佩香袋、插艾草、饮雄黄酒等。

(3)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请你以一部名著为例,说说这部名著的“营养”所在。

①书名②内容③“营养”(作品价值或阅读收获)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