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根本不认为自己有病,因而安然自得,对自己不关心,淡漠,反应迟钝”属于身体失认中的()
A:手指失认 B:左右失认 C:疾病失认 D:负性体像失认 E:正性体像失认
1970年10月1日,__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__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__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__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③适:满足。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⑤畜:同“蓄”。⑥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 ) (2)落英缤纷(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4.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1.(1) 对……感到惊异(惊奇、诧异); (2)繁多的样子
2.(1) 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3.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4. 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1970年10月1日,__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__城楼参加国庆庆典。同年12月,__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__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 ①改善中国国际环境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70年10月1日,__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__城楼参加国庆庆典。同年12月,__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__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①改善中国国际环境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70年10月1日,__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__城楼参加国庆庆典。同年12月,__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__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①改善中国国际环境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70年10月1日,__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__城楼参加国庆庆典。同年12月,__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__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①改善中国国际环境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