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的作者分别是柳青和( )。
《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号称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和()。
梁山老汉;郭世富;姚士杰
在柳青的《创业史》中,评论界公认的艺术典型人物是()。
A:梁生宝 B:素芳 C:梁三老汉 D:郭振山
《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红旗谱》的作者是();《红岩》的作者是();《创业史》的作者是()。
吴强;梁斌;罗广斌、杨益言;柳青
小说《创业史》的作者是()。
A:罗广斌 B:柳青 C:杨沫 D:梁斌
《创业史》的作者是()。
A:柳青 B:郭小川 C:老舍 D:杨朔
下列作品与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道静——杨沫《青春之歌》 B:王一生——阿城《棋王》 C:白嘉轩——陈忠实《白鹿原》 D:朱老忠——柳青《创业史》
小说《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的作者分别是柳青和 __
38年前,作家柳青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小说《创业史》。这部反映我国农村合作化进程的作品,被认为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经典之作。在写作中,柳青坚持“写出人物的感觉”,他曾说:“这就要求作家深入生活。作家要具有人物的感觉,不是体验一次就能达到的,而是反复体验,反复思考,才有可能具有写出这类生动细节的能力。”1954年初春,柳青开始写作《创业史》,他很快感到,情节的发展在因果关系、逻辑过程上有缺陷。于是,他决定吃透“蟆河滩”的历史,奔波在熟悉本地历史的老人间。
《创业史》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柳青小说最可贵的品质在于鲜活、真实,能用人物形象,完全再现那个时代的风貌,写出来的人,活生生就在你眼前,可视可触。柳青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且风格独特。虽然柳青的现实主义少不了虚构成分,但他贴近写作对象,将对多个对象的观察融入一个角色中,很多角色的经历,是真实发生过的,具有概括性,能够概括整个时代。
(1)“创造出符合时代的伟大作品,必须深入群众生活。”请你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说明。
(2)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请你结合材料和哲学知识,分析柳青的创作过程对人们在创业创新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启示。
(3)文学创作必须处理好现实与虚构的关系,请你为此提出两点建议。
(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作品创作必须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学作品必须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融入时代精神。
③当今时代,文化创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①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创业创新要服务于人民,立足广大人民立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深入群众生活,把握社会条件。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树立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定创业创新的理想信念。
④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创业创新应该为时代的发展服务。
(3)答案示例:①作品虚构要尊重生活、尊重群众、尊重实际。②作品虚构要反映现实,服务社会发展。
【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与社会、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考生对“创造出符合时代的伟大作品,必须深入群众生活”观点进行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非选择题。结合材料,可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化创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角度进行说明。
第(2)问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本题要求考生以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时代背景,分析柳青的创作过程对人们在创业创新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启示,属于启示类非选择题。答题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设问指向实质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故解答本问,需要熟练掌握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选择与材料信息结合的知识分析即可。
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考生提出的建议只要符合主题,符合文化生活的道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