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①识: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自己没有的知识、技能、才能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 ) (2)不逾矩 ( )
(3)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 (4)勿施于人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站立)
C.人不堪其忧 (忍受) D.其“恕”乎 (大概,也许)
3.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译文: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历来就被奉为虚心好学的格言,但在今天看来是否太虚伪了?是否对自己的能力太不自信了?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0 23:12:29
免费下载:《2015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Word试卷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①识: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自己没有的知识、技能、才能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 ) (2)不逾矩 ( )
(3)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 (4)勿施于人 (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站立)
C.人不堪其忧 (忍受) D.其“恕”乎 (大概,也许)
3.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译文: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历来就被奉为虚心好学的格言,但在今天看来是否太虚伪了?是否对自己的能力太不自信了?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本题关键词:实而不满,子宫性不孕,不惑之年,不孕不育症,子宫复旧不全,不孕不育检查,子宫不完全破裂,《永不长大的孩子》,不燃,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