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明月别枝惊鹊”中的“惊”字写得好,请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似写动而实写静,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营造了夏夜清幽、恬静的氛围。
2.抒发了作者怡然自得、淡泊潇洒之情。
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的《西江月》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找出这段词里描述的动物都有什么?
下面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下面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意境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景观欣赏谈谈你从诗中得到的启示。
作者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综合感受朗朗的明月、惊飞的鸟鹊、微风、鸣蝉、蛙声、飘香的稻花,反映了作者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启示:以情观景,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调动多种感官对景物进行综合感受。
解析:
这首诗深刻再现了人地和谐的田园风景。有声——蛙声、蝉声,有色——稻花、明月、夜色,有景——别枝惊鹊、半夜鸣蝉、稻花里青蛙,有味——香,真是妙不可言。
辛弃疾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的意境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声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