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为什么吃重阳糕?
()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A:重阳节 春 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 至 B:春 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 至 清 明 C:重阳节 元宵节 春 节 七夕节 端午节 D:元宵节 春 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17.提取下面一组句子中的重要信息,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重阳节”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
(1)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又称“老人节”。
(2)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节。
(3)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4)重阳节这天所有的亲人都要一起登高,插茱萸、赏菊花。
(5)关于重阳节的目的 ,多数人认为是避灾驱邪,表达思念、祝福之意。
重阳节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于农历九月九日以登高、插茱萸、赏菊花来避灾驱邪,表达思念、祝福之意的民间传统节日。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考生要在5个句子中找出能体现重阳节的重要属性的句子,即(1)、(4)、(5)句,其中,以第(1)句作为定义的主干,(4)、(5)两句作为阐释性语句。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 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 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 有的用“种差”“ 邻近的属概念”“ 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的形式。如本题重阳节是传统的节日。
23.提取下面一组句子中的重要信息,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重阳节”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
(1)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又称“老人节”。
(2)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节。
(3)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4)重阳节这天所有的亲人都要一起登高,插茱萸、赏菊花。
(5)关于重阳节的目的 ,多数人认为是避灾驱邪,表达思念、祝福之意。
重阳节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于农历九月九日以登高、插茱萸、赏菊花来避灾驱邪,表达思念、祝福之意的民间传统节日。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考生要在5个句子中找出能体现重阳节的重要属性的句子,即(1)、(4)、(5)句,其中,以第(1)句作为定义的主干,(4)、(5)两句作为阐释性语句。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 C: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 D: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每年10月,国庆与重阳节往往不期而遇,今年仍不例外。
材料一:国庆、重阳将至,某市文体新广局提前谋划,精心准备八大群众文化活动惠民。各街道同时开展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迎国庆,度重阳,话双节,谈敬老,处处欢声笑语,一片祥和气氛。
材料二: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为庆祝这一节日,有的地方又搞起了百叟宴、千叟宴,又是打电话又是发请贴,把“守旧”和“复杂”全占了。看来重阳节也该“崇洋”,多借鉴国外节日的过法,保住我们自己的节日。
(1)结合材料,分析人们为什么要庆祝民族节日?(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8分)
(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有利于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4分)
(2)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2分)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文化的民族特色,推动我国。(2分)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2分)
【解析】第一问考查民族节日的重要性,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第二问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应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和坚持正确方向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