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长河落日圆”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观”。这种审美形态是()
A:崇高 B:悲剧 C:伟大 D:荒诞
《文昭关》“伍员”唱“一轮明月照窗前”是什么板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9~20题。
岁暮
南朝·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9~20题。
岁暮
南朝·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9~20题。
岁暮
南朝·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9~20题。
岁暮
南朝·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下列句子( )是短句、整句。
A: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B: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要将下面诗歌补充完整,最恰当的选项是(2分) 大漠沙如雪,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 长河泛孤舟 B: 燕山月似钩 C: 明月照西楼 D: 长城月如钩
要将下面诗歌补充完整,最恰当的选项是(2分) 大漠沙如雪,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 长河泛孤舟 B: 燕山月似钩 C: 明月照西楼 D: 长城月如钩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帏帐。
16.“九月寒砧催木叶”中“木叶”可否改成“树叶”?为什么?
17.诗歌末句“更教明月照流黄”从写作手法上属于什么写法?有何妙处?
16.不可。“木叶”含有落叶的意思,给人的感觉是萧瑟、凄凉。而“树叶”给人的感觉是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结合诗句,九月,秋深了,天凉了,妇人们正为征夫准备冬衣,秋风催落叶的声音刚好和捣衣声相应,频频从窗外传来,撩人心绪,从而表现少妇对征夫的思念,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17.诗歌末句“更教明月照流黄”是以景作结(借景抒情也可算对)。作者写夜空的明月格外皎洁,将银灰色的月光默默地洒在帷帐上,显得格外的柔和、静悄!更衬托出闺中女子的孤单寂寞,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16.
试题分析:此题仔细分析,其实就是一道炼字题。“木叶”含有落叶的意思,给人的感觉是萧瑟、凄凉。结合诗句,九月,秋深了,天凉了,妇人们正为征夫准备冬衣,秋风催落叶的声音刚好和捣衣声相应,频频从窗外传来,撩人心绪,从而表现少妇对征夫的思念,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方面考虑。
17.
试题分析:“明月照流黄”写夜空的明月格外皎洁,将银灰色的月光默默地洒在帷帐上,表现了女子的孤单寂寞,所以是以景结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以景结情,用“明月照流黄”抒发孤单寂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