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中秋月贴》的笔法属于()。

A:六分半书 B:台阁体 C:苏体 D:瘦金体

《闰中秋月贴》是()的真迹。

下面那部电影不是朱石麟导演的()?

A:误佳期 B:中秋月 C:胭脂 D:新寡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你可别不相信我! 改句:你可别相信别人! B:原句:每到中秋月明,我尤其怀念这两株柚树。 改句:我怀念这两株柚树,尤其每到中秋月明。 C:原句:过桥的时候,我差点摔下去。 改句:过桥的时候,我差点没摔下去。 D:原句:对于你这样反常的表现,我还能说什么呢? 改句:对于你这样反常的表现,我无话可说!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 的特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2.这是一首即景生情的佳作,通过描写中秋月夜景色,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1、地白,轻盈无迹

2、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孤寂愁苦(能表达思念故乡、亲人的意思即可)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5、(1)请写出“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所描绘的优美意境。(2分)

(2)这首诗写法上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的移动。

(2)抒发了作者与弟弟相聚后不久又不得不离别,不知以后何时才能再相聚的哀伤与感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秋月①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这首诗写法上由_________入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之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景   情   不得和亲人团聚的相思

2.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地移动。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念天地之悠悠, 。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行远必自尔,  。 (4) ,何似在人间。

(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

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