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在文学作品中一般代指()
A:离别之痛 B:固原之痛 C:__之音 D:喜悦之情
阅读杜甫《春夜喜雨》一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 。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 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 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技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 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6题。(15分)
1.律诗(五言律诗)
2. B
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原句。
“一切景语皆情语”。徜徉于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佳句俯拾皆是:“ _________, _________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透露出诗人对莺歌燕舞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则表现了作者感时伤逝之情怀。欧阳修笔下的“___________”写出了琅琊山夏日山林之秀美;“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描写出夏日水势之汹涌。 “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则渲染了古代西北边陲秋景的悲凉奇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岑参在《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咏雪,以春景写冬景的千古名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佳木秀而繁阴 沿溯阴绝衡阳雁去无留意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白在《行路难》中的“_ __,__ __。”两句诗表现了他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洋溢着执着与豪迈之情。
_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__
“一切景语皆情语”。徜徉于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诗句俯拾皆是,“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透露出诗人对莺歌燕舞的喜悦之情;而晏殊《浣溪沙》中,“ , ”则表现了感时伤世之情怀。欧阳修笔下的“ ”写出了琅琊山夏日之美。“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佳木秀而繁阴;蒹葭苍苍。
《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诗人喜悦之情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下面是对“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一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句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洋溢着喜悦之情。 B:这一句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农家的生活,洋溢着喜悦之情。 C:这一句用“肥硕”来形容瓜果不合适,给人笨重的感觉。 D:这一句用“饱食”和“装”来说明农家生活很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