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为本”的养生原则包含以下哪项内容

A:护肾保精,调理脾肺,清静养神,顺应自然 B:护肾保精,调理脾肺,清静养神,慎避邪气 C:护肾保精,调神安形,清静养神,慎避邪气 D:全面调养,调理脾肺,清静养神,慎避邪气 E:预防为主,护肾保精,调理脾肺,清静养神

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经验是()

A:革、水、防、风、护、治、教、查 B: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C:革、水、密、保、护、管、教、查 D:革、水、密、风、护、管、封、查 E:革、水、密、保、护、管、封、查

()是保棉铃在棉花施用的最适时期。

A:现蕾或始花期 B:苗期 C:吐絮期 D:花铃期

保棉铃在棉花上施用的最适时期是()。

A:苗期 B:花铃期 C:现蕾或始花期 D:吐絮期

棉花保蕾保铃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试述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及保蕾保铃的途径?

棉花保蕾保铃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论述棉花保蕾增铃的主要途径。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列传·管晏列传》)

注释:(1)缧绁: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 (2)涂:同“途”。 (3)骖:古代一车三马或四马,左右两旁的马叫骖。(4)戄然:惊惧的样子(5)诎: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伸张。 (6)寤:同悟

1.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吏二缚一人王( ) (2)圣人非所与也( )

(3)摄衣冠曰 ( ) (4)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知己( )

2.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婴闻,橘生淮南则为橘 入闺久

B.今民生长齐不盗 婴虽不仁,免子

C.夫子既已感寤赎我 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D.所以者何 颓碧窈

3.翻译句子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4.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1、(1)到  (2)同嬉,开玩笑(3)道歉     (4) 这  

2、B

3、(1)难道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吗?

(2)了解我却(待我)无礼,还不如在拘禁之中 。

4、善于辞令 能言善辩   知错就改(尊贤礼士,闻过则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