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一周课外阅读的时间,对九年级六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计算出每个班级平均每名学生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单位:时),统计结果如下:3.5,4,3.5,5,5,3.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解:∵3.5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5分.
故答案为:3.5.
某校对九年级6个班学生平均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进行了统计,分别为(单位:h):3.5,4,3.5,5,5,3.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3 B:3.5 C:4 D: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B: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C: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 )
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B: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C: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
自小学以来,你一定进行了许多有益的课外阅读。在你读过的中外文学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请将她简要的介绍给你的同学们。(注意:课本中“名著导读”涉及的作品除外)(2分)
(2分)略
为了解某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小组对该市这学期初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册数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 ;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市共有12000名初中生,估计该市初中学生这学期课外阅读超过2册的人数.
【解答】解:(1)40÷40%=100(册),
即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100,
故答案为:100;
(2)如图:;
(3)12000×(1﹣30%)=8400(人),
答:估计该市初中学生这学期课外阅读超过2册的人数是8400人.
【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点,两图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休养和品位,在“文明湖北.美丽宜昌”读书活动中,某学习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随机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绘制了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统计图.

(1)补全扇形统计图中横线上缺失的数据;
(2)被调查学生中,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60分钟左右的有20人,求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
(3)请你通过计算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
考点:
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 | 分析: | (1)将总体看作单位1,减去其他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2)用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60分钟左右的除以其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3)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即可. |
解答: | 解:(1)没有阅读习惯或基本不阅读的占:1﹣10%﹣30%﹣55%=15%; (2)∵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60分钟左右的有20人,占总数的10%, ∴被调查的总人数有20÷10%=200人; (3)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为: 60×10%+40×30%+20×55%=6+12+11=29分 ∴估计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为29分钟;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统计图中整理出有关信息. |
某调查小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区部分初中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后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表,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小组抽取的样本容量是多少?
(2)分别补全两个统计图表;
(3)请估计我区初中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平均时间.


【考点】条形统计图;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统计表;扇形统计图.
【分析】(1)根据统计图中30分钟的学生有220人占总人数的44%,可以求得调查小组抽取的样本容量;
(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40分钟的人数和扇形统计图中缺少的数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我区初中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平均时间.
【解答】解:(1)由统计图可得,
调查小组抽取的样本容量是:220÷44%=500,
即调查小组抽取的样本容量是500;
(2)阅读时间为40分钟的人数为:500﹣100﹣220﹣60=120,
补全的统计图如右图所示,
(3)由统计图可得,
=32.8,
即我区初中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平均时间是32.8分钟.
【点评】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容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