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一场大范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袭击了中国南方部分省区市,此次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是一种单质 B:冰和雪的主要成分都水 C:当雨雪成为冰冻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 D:冰雪融化的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

2008年初,一场大范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袭击了中国南方部分省区市,此次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是一种单质 B:冰和雪的主要成分都是水 C:当雨雪成为冰冻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 D:冰雪融化的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各省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次南方低温冰冻天气,仅从1月25日~30日,全国有3250个航班取消,3350个航班延误。广州有100余万旅客滞留。说明这次灾害天气严重影响了( )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军事训练 D:交通运输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青海等19个省区市经历了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这场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范围很广,持续时间很长,强度之大、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次灾害是天灾,也是重大的自然灾害。据此回答问题:关于这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范围广 B:持续时间长 C:强度大 D:这次灾害虽是多种灾害并发,但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2008年1月10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据此回答问题。国家统计局分布最新统计,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春节等多重因素影响,2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创出自1996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引起价格上涨,主要的是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②供求关系③心理预期 ④个别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总体上看,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属建国以来所罕见。请根据要求读图分析回答问题下图能正确反映此次我国南方冰冻雪灾特点之一的是(  )

A:分布范围广 B:灾害强度大 C:持续进间长 D:灾害频率高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关于此次气象灾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此大规模的雪灾、冰冻,说明全球气候已经开始变冷 B: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大范围低温、雨雪冻害的主要原因 C:“拉尼娜”现象对此次灾害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 D: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遭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属建国以来所罕见。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气象专家给出了解释。当前的拉尼娜事件是影响我国东部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在较强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有利于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加强,即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可能造成我国东部大部地区,尤其是长江及其以北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直接原因。首先,1月以来,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其次,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亚偏强偏北,使冷暖空气交汇的主要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邻近地区。第三,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第四,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广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概况(图1)

材料三:2008年2月初我国全国降水量预报图(图2)。

(1)根据图1中甲乙丙丁四幅图,分析广西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特点。

(2)根据图甲和图丙,你认为广西在1月14日~2月13日期间冻雨最严重的两个时段是 日,理由是

(3)此次遭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最严重的是湖南和贵州,简要分析原因。简述我国东部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

(4)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交通运输,致使广州站滞留大量春节返乡的旅客;恶劣天气造成了大量农作物的遭受冻害;输电线路倒塌导致部分地区停电停水,经济损失数亿元。如何防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1)持续时间长;平均气温低;冻雨、冰冻影响严重;降水范围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

(2)1月27―28日    2月1―2日  这两个时段的气温低,影响范围广(测得冻雨的站多)。(3)湖南:冷暖空气交汇的锋面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邻近地区。

贵州:西南暖湿气流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在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下,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出现大范围冻雨。

拉尼娜现象

(4)加强预报;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加强防灾保险;提前拟定紧急预案,做好防灾、救灾计划。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