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发布十一假日(),集中表扬一批最佳景区、优秀旅行社、优秀导游、优秀旅游工作人员和文明游客,同时也对假日期间厕所革命滞后、环境脏乱、管理混乱、服务恶劣的旅游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以及不文明游客进行了曝光。
A:旅游“红黑榜” B:旅游“人气榜” C:旅游“指数榜” D:旅游“服务榜”
近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后,首批“上榜”的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是()。
A:向空服泼面大闹亚航 B: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 C:攀爬红军雕塑照相 D:女导游嫌购物少大骂游客
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采集采取的渠道主要有()。
A:下级旅游主管部门报送 B:通过媒体报道 C:社会举报 D:导游投诉 E:旅行社反映
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下列行为应当纳入旅游部门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A: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 B:破坏公共设施 C:破坏文物古迹 D:参与赌博 E:从事色情活动
以往在讨论国人不文明出游现象的时候,往往将原因归结为国民素质没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至于对策,除了强烈的舆论谴责,就是建议重罚。虽然说这样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并非全无道理,但我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少有游客真的想当不文明的典型,更没有人想故意去给国家和民族形象抹黑。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旅行社,对文明旅游方面的宣传和提醒基本为“零”,多数游客是无心而为。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会说明( )
A:外界对国人形成不文明出游的印象可能存在误解 B:国人能否养成文明出游的习惯与整体国民素质高低有关 C: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谴责和重罚带来的效果只是一时的 D:培养国人文明旅游的意识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
5月4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严厉整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果你要劝阻一名踩在红军女战士雕塑上拍照的游客,下面语句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快下来!真没素质! B:快下来!请尊重我们的老一辈革命者! C:您好!红军战士需要我们尊重,请不要踩在上面拍照。 D:喂!你认为这样做合适吗?太不文明了吧!
22.今年国庆节期间,各旅游景点游客爆满,同时各种不文明现象触目惊心。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又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下面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题标志,请对其创意进行诠释。

标志由汉字“文”和图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1分)标志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体现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1分)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1分)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示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树立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对其创意进行诠释。”考生要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首先观察画面,看画面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是由汉字“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文”和图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然后观察其顺序,应是由下到上的顺序,进行描述。对于主题标志的寓意,考生应结合使用的对象和场合,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提示“今年国庆节期间,各旅游景点游客爆满,同时各种不文明现象触目惊心”“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故揭示寓意的时候,应围绕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内容陈述。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志中有个写意的汉字“文”2.阿拉伯数字。3.英文及首写字母。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5.汉字的分与合。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示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树立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2.图形的分与合。3.图形的阴与阳。四、图与文的结合。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志中有个写意的汉字“文”与龙和长城的结合。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
21.今年国庆节期间,各旅游景点游客爆满,同时各种不文明现象触目惊心。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又一次提到议事日程,下面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题标志,请对其创意进行诠释。

标志由汉字“文”和图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1分)标志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体现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1分)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1分)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示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树立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题干要求“请对其创意进行诠释”。要抓住画面的所有要素,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可适当的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是一道徽标类题目,本题图标从外形上看,龙形、长城、“文”字的特征比较明显,龙,即是中华民族,又是中国历史的代表;长城是中华文明,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代表;而“文”字,则即可以理解成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又可以理解成文明。考生能把这些信息分析出来,也就可以总结出答案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16年10月4日,北京八达岭长城,一对年轻情侣掏出钥匙在墙砖上刻名字,而身后不远处就是“禁止刻画”的牌子。女游客刻字时,男游客还拿出手机拍照。有游客上前提醒,两人置若罔闻。两人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的行为被公布于网络,瞬间传遍全网,饱受指责。
十一旅游黄金周,也是不文明旅游高发时段,除了吸引密集关注的刻字情侣,顺手检索还可看到“游客在景点随意丢弃垃圾、吸烟打牌”、“郑州植物园内草木被毁”之类的新闻。不文明旅游,所在多矣。每当此时,再祭出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竟有陈词滥调之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公民外出旅游的文明素养?。
①国家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公民的素质和形象。②公民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出游过程中注意维护国家的形象。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文明出游这一观念要落实到行动中,时刻注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014年10月1日,《旅游法》正式实施,除了对旅行社有严格的禁止零负团费、禁止强制购物等措施外,还对旅游者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也进行了明确规范。实现“带上文明去旅行”,应该( ) ①不文明行为出现,是部分游客文明旅游意识淡漠的体现 ②杜绝不文明行为,使民众能够真正在旅途中感受文明,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③暴露景区景点监督管理缺失及对人文情怀的忽视,景区管理应体现人文关怀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