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宁波市中考试题)
  相传,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住多日,却毫无辞归之意。友人便在客厅写了张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明知是逐客令,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友人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徐文长的意思表达出来。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示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009年天津市中考试题)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趾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2009年贵州遵义市中考试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
  你读过篇幅短小却蕴涵丰富的短诗吗?这种诗被称为□小诗□,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这两部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而著称。
  

A:“ ” 、 ,
  
B:“ ” , 。
  
C:《 》 , 。
  
D:《 》 、 ,
  

(2009年浙江杭州市中考试题)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开头……
  
D: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2010·浙江省杭州市,5,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2010·山东省威海市,5,2分)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之树常青。 C:电脑显示屏上,一个超级斗拱在关注的目光中缓慢旋转,整体与细部、鸟瞰与侧面、个体与环境,无不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和哲学思考。 D:东道主人民的文明程度,不仅代表个人素质高低;而且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圆满成功。

(2010·湖北省随州市,9,3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20集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正在黄梅邢绣娘影视基地拍摄。你是打算双休日去参观呢?还是等到暑假再去? 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C: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D:近两年,我省经济发展迅猛,不说别的,你看街上的私家车发雨后春笋,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广州本田,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儿的,各种品牌应有尽有。

(2010·贵州省遵义市,4,3分)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2010·广西省桂林市,4,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B:2009年6月6日的《新闻晚报》上,有一篇介绍“国嘴”罗京的文章。 C:现代汉语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D:“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