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均使用了引号,其中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海中无生物,甚至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B: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使用红头绳系上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里,尊为“胶菜”。 C:帛书可以卷起来……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 D:(门子)一面说,一面取出一张抄的“护官符”,递与雨村。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会一事无成。” B: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 C: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D:“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 B: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C:京沪高速铁路2010年投入了运营,现在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张伟明在《谈话题作文》中指出,话题作文使应试作文缩小了限制、扩大了自主,有利于考生发挥写作能力,但也给套题、抄袭开了方便之门。 B:对待考试作弊,是否也应该像足球“黑哨”一样让司法介入?作弊的性质是违纪?还是违法?如何认定作弊?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C:“高考之痛”,并非新症状。上海、北京“痛”过,后来在单独命题中治好了伤疤。现在南京又“痛”了,可是我们的教育部门难道没有智慧寻找到“去痛片”? D:鸟类为什么要迁徙?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候鸟迁徙的路线都相对固定。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报道,喜庆90寿诞的国家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有关立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预计不久该项工程即可启动。 B:1420年建成的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皇帝居住的宫殿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当然是禁域;而天上的紫微星位于中天,特别明亮,旁边群星环拱,于是皇宫就被称作了“紫禁城”。 C:管得不严的医院,家属提着保温桶、拎着饭盒,直奔病房;管得严的,家属们则好说歹说,软磨硬泡,怎么也得把饭送进去。 D:林肯在入主白宫以前,一直奔波于颠沛困顿之中,加上其貌不扬,又一贯不修边幅,常穿一双粗绒线的蓝袜子、一双大拖鞋,甚至连领带都不会打,因此他初到白宫任职时,阁员中的阔佬没有一个瞧得起他。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D: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我们吟诵着__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幛,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吕型伟先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①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②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③奉献,就是不能照顾个人的利害得失④求真,就是敢于坚持真理⑤创新,就是敢于独立思考⑥
A:①。 ②。 ③; ④。 ⑤。 ⑥”。 B: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C: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D: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