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有四奇请问那一奇指的是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
A:月牙之形千古如旧 B:恶境之地清流成泉 C:沙山之中不淹于沙 D: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标题拦中的比例为2:1时,表示图形比例()。
A:放大了两倍 B:放大了三倍 C:缩小了两倍 D:缩小了三倍
泉水与奇特景致相伴而生的名泉有( )。
A:大理蝴蝶泉 B:敦煌月牙泉 C:台南水火泉 D:济南趵突泉 E:广元含羞泉
在Rt△ABC中,各边长都扩大了2倍,那么锐角A的正弦值( )
A:缩小了两倍 B:没有变化
C:扩大了两倍 D: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2016·江西卷】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沙漠明珠”珠光渐暗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②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在此间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⑤为了保住月牙泉,现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万立方米的河水。尽管如此,根据测量.表水水位每年还在以 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⑥专家认为,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决月牙之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进一步缓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
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相隔仅有数十米。
这里地处亚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高达2480多毫米。在这种极端干旱和强烈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却能保持数千年不干涸,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给我们的关键信息。
2、从全文看,第①段中提到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你的感受,说说文中第②段的表达作用。
4、如果请你结合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第⑤段的段末补写一句话,你写的内容是:
5、本文列举数据讲究用语的分寸且富于变化,请在第⑦段中找出四个例子。
6、月牙泉身处沙漠而能数千年不干涸,请根据本文内容阐释其原因。
1、“沙漠明珠”月牙泉面临干涸危险(或“月牙泉有消失的危险”或相近的表述)
2、第一,在上游修建水库造成河流相继断流,使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地下水超采严重
3、这一段的表达作用是用数据表明月牙泉面积不断缩小,水位不断下降(或其他概括的准确的表述)
4、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下降,不出10年,月牙泉就可能彻底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
5、约5公里 数十米 40毫米左右 2480多毫米
6、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因为有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而不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
认真阅读选文,完成后边各题。
“沙漠明珠”珠光渐暗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②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在此间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⑤为了保住月牙泉,现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万立方米的河水。尽管如此,根据测量.表水水位每年还在以 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⑥专家认为,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决月牙之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进一步缓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
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相隔仅有数十米。
这里地处亚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高达2480多毫米。在这种极端干旱和强烈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却能保持数千年不干涸,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给我们的关键信息。
2.从全文看,第①段中提到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你的感受,说说文中第②段的表达作用。
4.如果请你结合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第⑤段的段末补写一句话,你写的内容是:
5.本文列举数据讲究用语的分寸且富于变化,请在第⑦段中找出四个例子。
6.月牙泉身处沙漠而能数千年不干涸,请根据本文内容阐释其原因。
1.“沙漠明珠”月牙泉面临干涸危险(或“月牙泉有消失的危险”或相近的表述)
2.第一,在上游修建水库造成河流相继断流,使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地下水超采严重。
3.这一段的表达作用是用数据表明月牙泉面积不断缩小,水位不断下降(或其他概括的准确的表述)
4.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下降,不出10年,月牙泉就可能彻底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
5.约5公里 数十米 40毫米左右 2480多毫米。
6.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因为有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而不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沙漠明珠”,珠光渐暗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②敦煌市乌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在此间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⑤为了保住月牙泉,现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万立方米的河水。尽管如此,根据测量,表水水位每年还在以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⑥专家认为,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决月牙泉之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进一步缓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
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相隔仅有数十米。这里地处亚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高达2480多毫米。在这种极端干旱和强烈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却能保持数千年不干涸,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给我们的关键信息。
2、从全文看,第①段中提到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你的感受,说说文中第②段的表达作心。
4、如果请你结合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第⑤段的段末补写一句话,你写的内容是:
5、本文列举数据时,讲究用语的分寸且富于变化,请在第⑦段中找出四个例子。
6、月牙泉身处沙漠而能数千年不干涸,请根据本义内容阐释其原因。
1、“沙漠明珠”月牙泉面临十涸危险(或“月牙泉有消火的危险”或相近的表述)
2、第一,在上游修建水库造成河流相继断流,使敦煌地下水火去了补给来源: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地下面水超采严重
3、这一段的表达作用是用数据表明月牙泉面积不断缩小,水位不断下降(或其他概括的准确的表述)
4、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下降,不出10年,月才牙泉就可能彻底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
5、约5公里 数十米 40毫米左右 2480多毫米
6、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细成部分,它因为有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而不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