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
(2)甚矣,汝之不惠( )
(3)公输盘诎( )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1) (苦于)
(2) (“惠”通“慧”,聪明)
(3) (“诎”通“屈”,理屈)
(4) (“得”通“德”,感激)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惩恶劝善 B:十年春,齐师伐我/师出无名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瞻前顾后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惩恶劝善 B:十年春,齐师伐我/师出无名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瞻前顾后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惩山北之塞 ( ) (2)杂然相许( )
(3)甚矣,汝之不惠( )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文中写山的高俊、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1) 惩:苦于。 (2)许:赞同 。(3)惠:聪明,现在写作“慧”。3.凭借你的力量,竟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土山,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款且在哪里放置土石?4.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 ) (2)杂然相许( ▲ )
(3)投诸渤海之尾( ▲ ) (4)始一反焉(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
18.画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3分)
答: ▲
16. 4分。 (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通“返”,返回
17. 2分。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8. 3分。 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投诸渤海之尾( ) (4)始一反焉(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9.化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4分)
答:
7. 4分。 (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通“返”,返回
8. 4分。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3e148e349de22b59.gif],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9. 4分。 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浙江绍兴)
(一)(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投诸渤海之尾( ) (4)始一反焉(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9.化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4分)
答:
7. 4分。 (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通“返”,返回
8. 4分。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9. 4分。 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2)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3)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4)几欲先走(《口技》)(5)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
(1)通“僵“,僵硬 (2)苦于 (3)的确、确实 (3)跑 (4)入侵
下列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邹(zōu)忌 纳谏(jiàn) 朝(zhāo)服 衣冠(guàn) B:窥(kuī)镜 旦(dàn)日 形乳昳(yì)丽 C:期(qī)平 入朝(cháo) 暮寝(qǐn) D:谤(bang)讥 间(jiān)进 王之蔽(bì)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惆怅(zhàng) 一椽(chuán) 耗(hào)子 钞(chāo)票 B:落蕊(ruǐ) 船棹(zhào) 落寞(mò) 潭柘(zhè)寺 C:颤(zhàn)动 房檩(lǐn) 闭塞(sè) 普陀(tuó)山 D:着(zhào)衣 长堤(dī) 参差(cēncī) 廿(niàn)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