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推出了“全民抢红包”活动,观众通过手机微信的“摇一摇”入口,就可以参与抢红包,手机抢红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的是( )
A:声波 B:空气 C:电磁波 D:光导纤维
“抢红包”是近几年来十分火爆的一项网络活动,某企业有4000名职工,从中随机抽取350人,按年龄分布和对“抢红包”所持态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1)这次调查中,如果职工年龄的中位数是整数,那么这个中位数所在的年龄段是哪一段?
(2)如果把对“抢红包”所持态度中的“经常(抢红包)”和“偶尔(抢红包)”统称为“参与抢红包”,那么这次接受调查的职工中“参与抢红包”的人数是多少?
(3)请估计该企业“从不(抢红包)”的人数是多少?
解:(1)这次调查中,如果职工年龄的中位数是整数,那么这个中位数所在的年龄段是25-35之间;………………………………………………………………………………3分
(2)“经常(抢红包)”和“偶尔(抢红包)”共占的百分比为40%+22%=62%,
则这次接受调查的职工中“参与抢红包”的人数是350×62%=217(人); ………………6分
(3)根据题意得:4000×(1-40%-22%)=1520(人),
则该企业“从不(抢红包)”的人数是1520人.……………………………………………8分
“抢红包”是2015年春节十分火爆的一项网络活动,某企业有4000名职工,从中随机抽取350人,按年龄分布和对“抢红包”所持态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1)这次调查中,如果职工年龄的中位数是整数,那么这个中位数所在的年龄段是哪一段?
(2)如果把对“抢红包”所持态度中的“经常(抢红包)”和“偶尔(抢红包)”统称为“参与抢红包”,那么这次接受调查的职工中“参与抢红包”的人数是多少?
(3)请估计该企业“从不(抢红包)”的人数是多少?
【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中位数.
【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概念和抽查的人数确定中位数所在的范围;
(2)求出“参与抢红包”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求出人数;
(3)求出从不(抢红包)”的人数所占是百分比,求出该企业“从不(抢红包)”的人数.
【解答】解:(1)∵抽取350人,∴中位数是175和176的平均数,
∴中位数所在的年龄段是25﹣35;
(2)这次接受调查的职工中“参与抢红包”的人数是:350×(40%+22%)=217人;
(3)估计该企业“从不(抢红包)”的人数是:4000×(1﹣40%﹣22%)=1520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条形图、扇形图、中位数的概念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推出了“全民抢红包”活动,观众通过手机微信的“摇一摇”入口,就可以参与抢红包,手机抢红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的是( )
A:声波 B:空气 C:电磁波 D:光导纤维
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推出了“全民抢红包”活动,观众通过手机微信的“摇一摇”入口,就可以参与抢红包,手机抢红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的是
A:声波 B:空气 C:电磁波 D:光导纤维
23.节日期间“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过节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你如何看待节日期间火爆的“抢红包”行为?请明确表态并谈谈你的理由。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至少列出两条理由;③语言简明连贯。
例一:我觉得很好。①无论是发红包,还是“抢红包”,都让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②网络抢红包增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③网络红包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和社会认同。
示例二:我觉得不好。①冲淡了节日的味道,让传统佳节成了“抢红包节”。②冷了亲情,“抢红包”成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新隔阂”。③伤了身体,有人不分昼夜,机不离手,以致眼迷离、手抽筋。(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对两点可得4分,语言流畅得1分;另有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 是一道根据所给语段按要求写文段的试题,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和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和表达应用的能力,所以在答题的时候考生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态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整理和概括。根据对本题的理解可以概括为:我觉得很好。①无论是发红包,还是“抢红包”,都让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②网络抢红包增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③网络红包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和社会认同。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7.“过节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节日期间“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你如何看待节日期间火爆的“抢红包”行为?请明确表态并谈谈你的理由。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至少列出两条理由;③语言简明连贯。
我觉得很好。①无论是发红包,还是“抢红包”,都让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② 网络抢红包增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③网络红包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和社会认同。
【解析】此题也可以这样解答:我觉得不好。①冲淡了节日的味道,让传统佳节成了“抢红包节”。②冷了亲情,“抢红包”成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新隔阂”。③伤了身体,有人不分昼夜,机不离手,以致眼迷离、手抽筋。(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对两点;另有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7.“过年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羊年春节,“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你如何看待春节期间的“抢红包”现象?请明确表态并阐明理由。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至少列出两条理由;③语言简明连贯。④不少于60字。(5分)
17.答案示例一:我觉得很好。①无论是发红包,还是“抢红包”,都让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②网络抢红包增强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③网络红包使人们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
示例二:我觉得不好。①淡了年味,让传统佳节成了“抢红包节”。②冷了亲情,“抢红包”成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新隔阂”。③伤了身体,有人不分昼夜,机不离手,以致眼迷离、手抽筋。
(观点明确1分,两条理由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
2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节日期间“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过节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长辈给晚辈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你如何看待节日期间火爆的“抢红包”行为?请明确表态并谈谈你的理由,不低于50字。
示例一:我觉得很好。①无论是发红包还是抢红包,都让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②网络抢红包增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③网络红包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和社会认同。
示例二:我觉得不好。①冲淡了节日的味道,让传统佳节成了“抢红包节”;②冷了亲情,“抢红包”成了年青人与中老年人的“新隔阂”;③伤了身体,有人不分昼夜,机不离手,以致眼迷离、手抽筋。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你如何看待节日期间火爆的‘抢红包’游戏”,要求“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明确表态并谈谈你的理由(至少两个)”。首先要确立观点—赞同(或反对)“抢红包”游戏,再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如赞成:“亲人间、同事间、同学间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都是积极的,都让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网络抢红包增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红包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和社会认同。反对可从以下角度考虑:广大民众“节日期间利用微信或qq” 冲淡了节日的味道,让传统佳节成了“抢红包节”。冷了亲情,“抢红包”成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新隔阂”;“火爆的‘抢红包’游戏” 伤了身体,有人不分昼夜,机不离手,以致眼迷离、手抽筋。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如本题“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明确表态并谈谈你的理由(至少两个)”。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至少要阐述两点理由。
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红包、寄予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可今年,这一习俗却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网络“抢红包”热潮席卷全同,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红包暴雨”让传统红包黯然失色,也让春节年俗开始散发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这表明 ①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③新兴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科技应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