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B: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C: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D: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下面语段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 )

A: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曾被评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B: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C: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D:芦苇入诗也入画,自古有之。最早见于《诗经·秦风·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芦苇。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什么景?怎么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散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__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我从中感受到了__人的大无畏精神。
D. “你瞧,多美啊,” 她低声喃喃地说,“可惜碎了。”

A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的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C:“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D: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__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杨绛的散文《老王》,根据语境,在 (甲) ,(乙) ,两处填写标 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语段一: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 同,看见一个婆婆落落的 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甲)老王蹬着他那辆三轮车进大院去。( 画线语的大院, 里面几间败小屋句是对"我们夫妇"在"荒僻的小胡同"看到的两个场景的描述。) 语段二:我谢了他的好香曲,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 :" 我 不 是 要 钱 ·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乙)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画线语句是从说一我, 知道老王不要钱" 转换到说"老王来了,我就不用捎钱 了 " 。)

A:(甲) 破 折 号 (乙) 破 折 号 B: (甲) 分 号 (乙) 句 号 C:(甲) 破 折 号 (乙 ) 句 号 D: (甲) 分号 (乙) 破 折 号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