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狂人日记》开头那篇“识”?
《文赋》是怎样阐述艺术构思的?
康德的教育思想基础是()
A:怎样学习 B:怎样做人 C:怎样看待人 D:怎样做学问
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认知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演讲者在演讲之前考虑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何处为主、何处为次、怎样铺垫、怎样承接,属于演讲构思中的哪一方面的工作()。
A:确定论题 B:处理材料 C:营造结构 D:锤炼语言
下列关于构思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在作品创作中对画面怎样表现的局部考虑 B:只需从色彩组合上考虑,不需要考虑其他方面 C:是在作品创作中对主题怎样表现的总体考虑 D:只需要从构图上考虑,不需要考虑其他方面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瀑布景象。 B: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C: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开头…… D:“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作答。”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选择立意?怎样开头…… D: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人习惯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所看到的都是缺点;有人习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闪光点。怎样看待一个人,直接影响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如何看人,如何待人,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你有怎样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请以“看人的眼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白璧还是微瑕
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别人的缺点。━━题记
有人把自己当作珍珠,于是看到别人身上都是泥污;也有人把自己看成泥土,于是总能看到别人身上的珍珠。
生活中有些人总在指责他人的缺点,挑剔别人的过失,常有一种“天下无马”的感慨。其实,不是别人缺点太多,而是我们不懂欣赏,不是别人优点太少,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光。
一、孔子
有人问孔子对自己的弟子的评价,孔子说:“颜回比我贤明,子贡比我善辩,子路比我勇敢。”
“他们都比你强,为什么还会认你为师呢?”
“他们认我为师,不是因为我比他们更贤能,而是我能让他们更好地去掉缺点,发扬优点。
这便是孔圣人的眼光!面对三千门徒,总能看到最亮的闪光点,尽管每个人身上都有种种不足。或许正是这种眼光,才有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佳话,才有了“孔子师郯子”的美谈。
看到微瑕,更能看到白璧,于是圣人的思想穿越千年时空,依然长青不衰。
二、 刘备
一顾,二顾,三顾……一个躬耕南阳的“乡下村夫”,一个“乳臭未干”的书生,竟敢让一位贤主如此奔波!他不太狂妄了吗?何不派人把他捆来?
不!卧龙,这岂是一般的书生!在刘备眼中,孔明不是出身卑微的野人,也不是自傲清高的狂士,而是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硕儒,一位运筹惟幄,决胜千里的谋士。
他看到了这些,于是三顾茅庐力邀孔明出山!于是有了火烧赤壁的奇迹,有了三分天下的伟业。
“吾得孔明,如鱼得水!”
三、马家爵
因为一个玩笑,他便对自己的室友痛下毒手。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为何只看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却看不到同学的温情?为何只看到别人的尖酸刻薄却看不到他人的博大宽容!
惨痛的教训铸成一句话:看到微瑕,不要忘了那块闪闪发光的白璧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你看到一个人,请先欣赏他身上的美玉,再去评判他微小的不足吧
给自己一双慧眼
给我一比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题记
一朵玫瑰,有人看到它娇艳的花瓣而赞叹不已,有人却因看到了它的尖刺而不由嫌弃。
一只蝴蝶,有人看到它的蹁跹舞姿而油然生爱,有人却因知道了它是害虫而顿生憎恶。
生活中一些人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于是眼里没有光彩,到处一片__;而多数人常常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总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他们的生活处处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枭雄曹操,因一句“宁让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为万人唾骂,又因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喟而为人称道
诗圣杜甫,在皇上面前的“愿乞哀怜”曾让多少人扼腕,却又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多少人仰慕尊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慧眼去欣赏别人吧。别人的失败并不表明他们没有拼搏过,或许那只是一次失误,如果我们以宽容之心包容了别人的一次失误,别人会感到温暖,增强信心,我们自己也会少一些眼中钉,多一份惊奇,少一些肉中刺,多一份精彩。当看到别人的“左右逢源”而心生厌恶时,请不要忘记了在你痛快哀伤时他曾多么热情的伸出一双援助之手。
给自己一双慧眼吧,让自己看问题更客观,更公允。
如果你习惯以挑剔的眼光看人,那么,请学会欣赏。欣赏别人的每一个甜美的笑靥,每一次热情的关怀,您便会觉得,丝丝温暖沁入心田。原来母亲的天天唠叨充满了对自己的关心,爸爸的“好好学习”包含着对自己的无限期盼,老师的不厌其烦是希望自己更加完美。习惯于感悟花的嫣然、叶的轻盈,感受每一个生命的美丽,你的生活中便会增添许多温馨。
如果你习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那么,也应学会挑剔。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尽善尽美,从笑靥中读出一丝冷淡,从关怀中也可能感受出一丝世故,不要再犯诸葛孔明的错误,落得“痛失街亭”,空余悔恨 !
给自己一双慧眼,用欣赏起友谊的金桥,用挑剔公允给他人一个评价,也给自己一个答案。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镜,用慧眼看待人。因为,慧眼看人是做人的一种哲学,一种大智慧。
“红枫”日记三则
2004年10月12日 星期二 阴
下午,我孤独的徘徊在校园的小径上,看着教学楼前那株活力四射的红枫,不禁心中一叹:“既然我是一株‘红枫’,老师为何偏要把我和‘绿枫’调为同桌呢?她那么古板,那么冷漠,只知静静的做着自己的事。唉,真没意思!枉我满腹的话语今后向谁倾诉?要是不和秋雨离得那么远就好了。”
红枫对过,一株绿枫静静伫立,没有红枫的活力四射,没有红枫映红天空的魄力,古板,阴暗。
2004年1月2日星期六晴
经过这几个星期的相处,我渐渐感到绿枫好像没有先前那样令人讨厌了,她似乎也关心别人。
晚间第二节自习课课上,我可能因零食吃得太多,肚子突然间疼了起来,并且呕吐了一地。旁边正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绿枫听到后轻轻地问:“怎么了,你?”也许是太需要他人关心帮助吧,这时候我没有拒绝她扶着我去医务室的要求。
扁仄的楼宇间,隐约可见一钩弯月斜挂半空,丝丝风来略带寒意。听者她微微的喘息声,我的心里难以平静,好想说点什么,却又一时找不到恰切的词语。是说真心地感谢,还是说深深的歉疚?我觉得她其实挺善良的。
2004年12月28日星期四晴
今天下午,我邀请绿枫到操场一起散步,接受秋风的洗礼,阳光的沐浴。
我站在那愈发红艳的枫树下,看着她缓缓从对面走来,心中陡然升起万千感慨。是啊,我曾埋怨过她的古板、冷漠,而今却由衷地喜欢她。曾经把她的沉默看成冷漠,而今我发现,其实沉默是她对人的最佳话语、最深的关切。曾经把她对学习的一丝不苟看成是古板,而今却发现,正是这“古板”使她在学业上遥遥领先于我。是的,过去是我错了,是我太苛求,太不理解她了。而现在我感到欣慰,我终于欣赏起她了。
她微笑着向我招手,我仿佛看到红枫和绿枫在秋风中共同起舞,红得可人,绿得醉人。
解析:
无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