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麦家的《()》。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印度都有人获得 B:《雪国》是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 C:《百年孤独》是获奖作品 D:列夫?托尔斯泰是获奖作家
滨海市作家协会为发现、扶持文学新人,举办了“文化故乡”征文大赛,滨海一中文学社社长李丽玲同学所写的散文获得一等奖。《滨海作家报》将刊登获奖作品,作者必须附上一则 “获奖感言”,表达自己参加这次征文并获奖的感受。要求内容切合征文大赛主题和作者身份,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75字以内(含标点符号)。请你替李丽玲写一则“获奖感言”。
答: ___ _
示例:(1)今天,我这棵小树能够吐出一抹新绿,是因为我把根深深地伸进故乡的土壤里,尽情地吸吮它丰厚的文化乳汁。无论昨天、今天、明天,故乡你永远是我创作之源!(2)感谢组织征文大赛的作家前辈!你们铺设了条条道路,引领莘莘学子追寻故乡的文化神韵;你们搭建了高高平台,放飞了后生新人的文学梦想!
解析:
考查扩展语句。属于新题型。(“获奖感言”所写的感受必须切合“文化故乡”的征文主题,符合获得者身份:中学生、中学文学社社长、文学新人,能够符合其中一种即可,能够恰当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通顺流畅。)
黔东南州文联为发现、扶持文学新人,举办了“飞龙雨”杯校园文学征文大赛。从江县民族中学邱瑶同学所写的散文《跟随宫崎骏寻找纯真》获得高中组一等奖。《黔岭》将刊登获奖作品,作者须附上一则“获奖感言”。请你替邱瑶写一则“获奖感言”,要求内容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略
【解析】
试题分析:切合大赛主题1分,符合中学生(或者文学新人)身份1分,贴切运用修辞2分,语言流畅1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以下两幅图是长沙首届邻里节标志征集大赛获奖作品,你喜欢哪件作品?请从标志中除文字、数字以外的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理由不超过75字。

图一标志由两张笑脸及两根飘带构成。两张笑脸紧贴在一起,体现邻里之意亲密无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两根飘带营造了邻里节的喜庆气氛。
图二标志两个“人”变形为两间相邻的房子,一颗心构成。两个“人”形成的房子代表邻里共同参与创建和谐社区;长沙拼音的首字母“C”演变成一个心,象征手牵手的邻居,体现邻里和睦。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得是标志图。对于标志图,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注意是否有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对于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明确观点,然后分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如何阅读徽标: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涵着丰富的含义。读徽标时要注意:(1)观察分析构图元素:图形、色彩,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结合徽标主题,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缩写变化,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徽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切忌随意猜想,要扣住徽标中的信息点来联想。寓意答题:准确有序。(1)准确。依据题干对内容等方面要求进行表述,切忌生拉硬拽。(2)有序。说明画面要有整体意识,留意方位,按照顺序,先总后分,先主后次;揭示寓意由表及里,在字数不超的前提下力求全面。如本题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寓意。
17.“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

我更喜欢 标志作品。
理由是
①“春节”。(理由是)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来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②“端午节”。(理由是)画面由粽子形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端午)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驱利避邪、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试题分析①回答出“春节”或“端午节”得1分,说明理由4分。②本题可以任选一个答案,但要自圆其说。)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解说图标题,解答图标题,读懂图标、理解其寓意是核心。首先注意构图要素:“灯笼”“图章”“龙舟”“粽子”“书法”,然后分析这些中国要素所蕴含的吉祥、喜庆的寓意,注意和“端午”“春节”紧密联系。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上面是一道解析徽标的题目,考核的方向是概括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分析寓意是难点。构图要素要注意抽象的符号,如此题中的“灯笼”“龙舟”和“粽子”,较难分析,寓意分析要结合标志的名称,如此题中的“春节”“端午节”“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寓意分析要紧扣这以重点。
17. “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5分)

我更喜欢 标志作品。
理由是
答案示例:①“春节”。(理由是)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来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答案示例:②“端午节”。(理由是)画面由粽子形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端午)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驱利避邪、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试题分析①回答出“春节”或“端午节”得1分,说明理由4分。②本题可以任选一个答案,但要自圆其说。)
《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比较这两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个?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5分)

我更喜欢 标志作品。
理由是
①《春节》。(理由是)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来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5分,观点1分,理由:构图2分,寓意2分)
〔示例〕②《端午节》。(理由是)画面由粽子形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端午)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驱利避邪、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5分,理由:构图2分,寓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更喜欢那幅作品,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择,从构图的所有要素及寓意两个角度组织答案。在写出寓意时,要由构图联想到春节或者端午节的情景,用民俗传统节日文化用语组织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

我更喜欢 标志作品。理由是
答案示例:①《春节》。(理由是)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来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答案示例:②《端午节》。(理由是)画面由粽子形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端午)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驱利避邪、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
《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

我更喜欢 标志作品。理由是
示例:①《春节》。(理由是)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来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示例:②《端午节》。(理由是)画面由粽子形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端午)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驱利避邪、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4分,构图2分,寓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徽标类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清晰完整地说明图画内容,同时指出图画的象征寓意。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的做法:1.宏观把握徽标(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 涉及的时间、地点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一般包括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徽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 合理解释。忌随意猜想,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4.一般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也有些题目要求运 用生动的语言作答,总之要根据要求回答。5.要认真观察图画组成部分,避免遗漏说明内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