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②他总是微笑起来,并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④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①夸张②反复③比喻④比喻 B:①比喻②反复③拟人④排比 C: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④排比 D:①夸张②夸张③比喻④比喻
在教研会上,宋老师和夏老师因为一件事情争执得面红耳赤,差点打起来。如果你是会议主持人,你会()。
A:争执是好事,可以坐山观虎斗,也间接地提升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B:暂时停止会议,让大家的情绪平静一下 C:支持宋老师,因为自己的观点和宋老师的一样 D:赶紧劝架,把其他老师晾在一边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②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③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④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A:①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陕北后生捶鼓时的全身心投入。 B: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陕北击鼓狂舞的后生的动态美。 C:③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摹出安塞腰鼓质朴粗犷、火爆热烈的景象。 D:④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黄土高原上豪放的击鼓后生的由衷赞美。
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 。 ①是闪射的瞳仁 ②是飞扬的流苏 ③是强健的风姿 ④是急促的鼓点 ⑤是蹦跳的脚步
A:① ③ ④ ② ⑤ B:④ ② ③ ⑤ ① C:④ ② ⑤ ① ③ D:⑤ ② ④ ① ③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 。①是强健的风姿 ②是飞扬的流苏 ③是蹦跳的脚步 ④是急促的鼓点 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②③⑤① B:③⑤④②① C:④①③②⑤ D:③①④⑤②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________________;旋风一样,________________;乱蛙一样,________________;火花一样,________________;斗虎一样,________________。①是强健的风姿 ②是飞扬的流苏 ③是蹦跳的脚步 ④是急促的鼓点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②③⑤① B:③⑤④②① C:④①③②⑤ D:③①④⑤②
课内阅读: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用什么修辞方法?分别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3.上述句子改为“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可以吗?为什么?
4.文中为什么要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1.比喻。朴实沉静和力量豪放的特点。
2.排比和比喻。铺陈展示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彩和力量。
3.不可以。原句用倒装手法强调了喻体,改后比原句平淡。
4.动静相称,对比鲜明,人和鼓的沉静为下文的火烈蓄势。
阅读《安塞腰鼓》(节选),完成16—20题。(10分)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 , , !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6.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17.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催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2分)
18..“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9.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正确顺序是 ( )(2分)
A.忘情了 B.没命了 C.发狠了
20 .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2分)
[08852de68c91c9a6.jpg]
阅读下面的散文《安塞腰鼓》(节选),完成14—17题。(12分)
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③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④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⑤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⑥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⑦好一个安塞腰鼓!
14.第①段划线句中的描写性词语用得精当,试选一个加以分析。(3分)
答:
15.怎样理解第②段中的“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了”?(3分)
答:
16.从上文来看,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7.1996年,安塞县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8年,岳池县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这说明什么?(2分)
答:
14. 示例:“急促”,扣住并解释了“骤雨”的“骤”,准确地描写出鼓声的特点。(选词1分,分析2分)15.阳光本来是静止的,那舞动的身影、挥动的手臂和蹦跳的脚步让人眼花缭乱,阳光也似乎被舞动得四处飞溅了。16.热情的后生;壮阔的场面(豪放的风格、火烈的气氛);巨大的鼓声;变幻的舞姿。或:紧张激烈的气氛、振奋人心的力量、深厚久远的底蕴、叹为观止的艺术等。 17.说明地方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值得继承和发扬;也说明国家对地方文化是认可和重视的,对其产地做出了很好的评价。(或:说明民间文艺终究会流传于世的。)
(04年汉语文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 的鼓点;旋风一样,是 的流芳,乱蛙一样,是 的脚步,火花一样,是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 急促 蹦跳 飞扬 闪射 B: 飞扬 闪射 急促 蹦跳 C: 蹦跳 急促 闪射 飞扬 D: 急促 飞扬 蹦跳 闪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