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作的《秋窗风雨夕》中,有几句(七个字)里只提到一个“秋”字?

A:五 B:七 C:九 D:十

()书中提到的中秋风俗之一的“焚斗香”是用多少根香扎成一股称作一炷香?

A:十二 B:十五 C:三十 D:五十

下面哪个不是中秋节的起源:()

A:嫦蛾奔月 B:秋报的遗俗 C:因为杨贵妃喜欢吃月饼所以有了中秋节 D:朱元璋月饼起义

Word操作题
(1)在考生文件夹中找到“Word文档操作题”的文档,并打开;
(2)设置页面格式,纸张大小为B5信封,页眉1.9厘米,页脚2.1厘米;
(3)设计艺术字,标题“题秋寻草”设计为艺术字,艺术字样式为第三行第一列,字体为黑体,阴影为阴影样式13,艺术字居中;
(4)设置栏格式,将正文第3~4段设置为两栏格式;
(5)将文档另存为“题秋寻草”,保存在“会计电算化”文档中。
例文:
题秋寻草
予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日《秋寻》。
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结束凉而不燥。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绽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而侣韵士于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
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日:“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天下山水多矣,老子之身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西山恍然,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中秋节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中,故名中秋节。()

中秋节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中,故名中秋节。(  )P34

给下面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bì( )波,如( )竹,( )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chénɡ( )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4分) 碧、nèn、zhù 承(每空1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D:老师要求此次作文的题目里含有“秋”字,如“秋风”“中秋”……等。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刚走到村口,他就看见一幅写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巨大标语。 B: 每次施工的时候,我们都要反复考虑和讨论到底要不要把这棵树移走? C: 老师要求此次作文的题目里含有“秋”字,如“秋风”“中秋”……等。 D: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