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江苏省盐城市)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要学会选择。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_______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________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_______、淡定超然?

A:冷静运筹 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B: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谦虚谨慎 C:谦虚谨慎 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D: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冷静运筹

(2011•江苏省宿迁市)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B:夏日的宿迁嶂山森林公园,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C: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D: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B: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 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2011•湖南省娄底市)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闪闪的红星》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影片,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一直脍炙人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B: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去台湾和大陆观光旅客滔滔不绝,呈现出“两岸一家亲”的交往热潮。 C:今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出现60年罕见旱情,湖泊干枯、河流断流、农田开裂,灾区人民心急如焚 D:骇人听闻的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道德和法律的教育。

(2011•湖北省宜昌市)

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A.心旷神□ 意思: B.□笑大方 意思:

A.怡 愉快,高兴 B.贻 遗留,留下

(2011•湖北省襄阳市)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不少学者认为,《襄阳好风日》地方教材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C: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D:我国多位外交官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利比亚,成功解救了我国在利公民。

(2011•湖北省黄冈市)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__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在中国__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2011•贵州省铜仁市)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铜仁当之无愧地取得了中国国际龙舟赛的举办权。 C:老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 D: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1•贵州省安顺市)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B: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2011•福建省福州市) 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福州地铁修建已成为我市家喻户晓的大事。(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B: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双赢:双方都获益。) C:张老师那幽默风趣的一席话吗,让全班同学忍俊不禁。(忍俊不禁:忍住不敢发出笑声。) D:在省中__会的开幕式上,一群阳光少年的表演很给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给力:形容精彩、酷、棒。)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