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单位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A: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可以减少污染 B:少用塑料袋有利于防止“白色污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011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宣传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强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下面对绿色消费认识正确的是(  ) ① 绿色消费就是消费绿色食品 ②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的 ③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④ 绿色消费花费较高,是一种高消费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011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宣传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强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下面对绿色消费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绿色消费就是消费绿色食品 ②绿色消费是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的 ③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④绿色消费花费较高,是一种高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011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人们开始亲睐“无毒、无公害、无农药残留、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纯天然食品,从而大力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这反映了

A:生产的发展推动消费的发展 B: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探究中发现,要共建生态文明,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其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性。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逐渐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环保认识和行为。

(2)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范围明确,把理论与材料结合时,要细读材料,找出代表性的词句,一对一总结,尽量做到不漏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