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平时的言语活动中常常引用古诗词句。下面语境中引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全班都登上壶公山山顶啦!不知是谁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杨辉和郭凯共同探讨一道难解的数学题,经过长时间的多次反复,还没有解决问题杨辉有点泄气了,郭凯对他说:“继续坚持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去深山探险的小伙子们迷路了,食物即将用光,大家十分焦虑。忽然,从不远的树林里传出清晰的鸡鸣声,有人家了!李华兴奋地高声吟道:“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D:福建的林青在QQ上认识了新疆的郑为,两成了知心朋友。郑为感叹两地相距遥远,林青安慰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仿照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各写一句话。(4分)
(1)山的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们的幻想打了个零分。
答:
(2)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学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答:
选出下列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项( )
A: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了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浪头。 C:春风送来了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 D: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
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下列句子只使用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3分)
A: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B: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C:你,你,你是什么个东君? D: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粉末。
对下面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天空在草面前是屏息低眉的。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广。天空像是草原的一件总不合体的蓝绸衣。草在长大在与天空赛跑,天空总是输。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草愿意风和日丽,天就晴;草愿意雨雪风霜,天就阴;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得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草才不把天看在眼里,它们讨好的是牛羊。
A:“天空在草面前是屏息低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天空的渺小,赋予小草人的灵性。 B:“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广”,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草的旺盛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之情。 C:“天空像是草原的一件总不合体的蓝绸衣。草在长大在与天空赛跑,天空总是输。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原的辽阔,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D:“草愿意风和日丽,天就晴;草愿意雨雪风霜,天就阴;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得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无拘无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人都羡慕凤凰的光鲜亮丽,可是,谁知道它那炼狱般的浴火重生?谁又理解它“非梧桐不止”的高洁志向?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语气强烈地写出作者对忍受了炼狱般痛苦后浴火重生、具有高洁志向的凤凰的赞美。 B:﹒那绿水碧波欢快地冲进这片石滩,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绕过这块石轻翻细浪,撞上那块礁忽喧涛声,整个滩里笑声朗朗。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绿水碧波冲进石滩的畅通与迅速,撞击到礁石后激起的浪花形态各异以及水击礁石所发出声音的响亮。 C:﹒早春的天空,玻璃那样青,如一层薄薄的蛋壳,那是在画家的调色板上也调不出的颜色。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早春天空色彩的清淡、纯净、澄澈。 D:﹒春天来到香山,我看它的妩媚;夏天来到香山,我看它的丰腴;秋天来到香山,我看它的绰约;冬天来到香山,我看它的骨气。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香山一年四季均有可赏之景又富于变化的特点。整齐的句式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有助于表现香山的景致之美。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是( )
A:(瀑布的)水流跌入深潭之后,抖了抖身子,在潭中漫游片刻,仿佛是一则稍作喘息,二则观察一番周围的情势——如今究竟跌落到了何处?当它缓过气,认准了方向,便又落落大方地继续前行了。那无法按捺的咆哮,早已变成轻悠、舒缓的歌唱。 理解:这段话将瀑布之水当作动物来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果树瀑布的“水流”既充满生命的活力,又富有情致的特点。 B: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理解:这句话使用四个句式相同的短句,节奏紧密,语气强烈,真切地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痛苦感受,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C: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理解:这句话将松柏的根比作缆绳,形象地写出松柏的根须的结实和有力。 D:邻居内一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理解:这句话写邻居将胡屠户鼓起勇气打范进的一巴掌说得“亲切”,能“洗下半盆猪油来”,言过其实,突出了邻居故意讨好胡老爹的心理。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初冬的柳树,一点儿不失她春天的婀娜;与严寒抗争的坚忍,她又不输给松柏。她是在以自己完美的形象来抵抗严寒的降临:茂盛依旧,绿色依旧,婀娜依旧。万物多已萧疏,松柏本来就不那么鲜亮的绿色,如今更显黯淡。在寒风中,只有柳树,依然在展示着她那浓得快要滴下来的绿色,舒展着她那浓密柔软的秀发,装点这枯燥乏味的冬天。
A:选段中用“婀娜”一词赋予柳树以人的姿态,形象地描写出在万物多已萧疏的初冬时节,柳树的形姿是那么挺拔,伟岸。 B:选段中用“……依旧”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柳树是在以自己最完美的形象来与冬天抗争的。 C:选段中“只有柳树,依然在展示着她那浓得快要滴下来的绿色”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初冬时节的柳树,绿色依然是那么浓郁。 D:选段中拿松柏来衬托柳树,突出了初冬时节的柳树坚忍不屈,生机盎然的特点。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理解: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日暮云暗,山雨欲来,风吹满楼的情景。 B: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 理解: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C:张老太太剪纸可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张老太太的剪纸技术高超。 D:小麻雀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它没力量__或逃避。 理解: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麻雀在强大的猫面前冷漠、呆滞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