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小明在班里大喊“李矮子来了!”李老师立马说道:“矮个子的李老师又给大家送知识来了!希望大家知识与个子一起增长,不要让知识追不上个子哦!”李老师采用了()教育方式。

A:冷静沉着 B:重在教育 C:因势利导 D:批评惩罚

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听力原文:男:谁在门外?是你妈妈回来了? 女:不是,是送牛奶的。 问:谁 在门外?

A:爸爸 B:妈妈 C:送牛奶的

你好, 我今天早上才发现, 昨天从你们这儿拿回去的衣服不是我的,衬衫和裤子都不是 我的,这条裤子太长了,你帮我看一下,是谁拿错了。 ★ 根据这段话,可以知道他:

A:非常生气 B:是卖衣服的 C:拿错了衣服

有一个4年级的孩子存钱罐原来有11.42元,昨天他用7.5元买了一支钢笔,如果他妈妈今天又给他0.35元,现在他的存钱罐里有多少钱?

解:11.42﹣7.5+0.35

=3.92+0.35

=4.27(元)

答:现在他的存钱罐里有4.27元钱.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李明的父母对他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这不,昨天他妈妈又给他送衣服和牛奶来了。 B:六千多个学生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真是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C: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D: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黎明的父母对他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呀,这不,昨天他的妈妈又给他送衣服、牛奶来了。 B:偷鸡不成蚀把米,南京市30多家饭店因偷税漏税被重罚。 C:怎么会没有办法呢?一物降一物,你看他儿子的话他听不听?他准听。 D:单纯地说,一个单位裁减几个人的确算不了什么,但在现行体制下,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一不小心会招来很多麻烦。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1.你可以给他打电话。

You c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他正在浏览一本杂志。

He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magazinE.

3.他和他的同学相处得不好。

He ca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is classmates.

4.昨天他把词典还给我了。

He _________ the dictionary___________ to me yesterday.

5.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衣服。

There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othes in the storE.

1.call him up        2.looking through      3.get on/along with

4.gave;back       5.all kinds of

阅读理解与鉴赏(共14分)

母亲不是圣人

前年,母亲生日那天,我买了一件衣服,又封了一个50元的红包,骑自行车回去送给母亲。她连看都不看,就把红包放进口袋,把衣服放在桌上,不冷不热地说:“坐吧。”

我蹬自行车出了一身汗,又累又渴,还得自己倒茶喝。

正在这时,外面有小轿车的声音,那是大姐回来了。母亲好像听到命令一样,立刻迎出门。大姐一下车,母亲满脸笑容地请她进屋,问累不累。

大姐说:“妈,我不累。”大姐坐小车回来,怎么会累呢?真正累的是我,母亲却没问我。

大姐也给母亲买了一件衣服,又漂亮,又贵重。我在商场见过,最少要1000元,比我送给母亲的那件贵10倍。

大姐也给了母亲一个红包,比我的大得多。

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再把那个大红包放在衣服上,让众人欣赏,又亲手给大姐倒了一杯茶。

母亲对大姐的亲热举动,刺痛了我的心。我一头扎进厨房里,拼命地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第二年,母亲生日时,我不再回去,只托哥带了一点礼物给母亲。

明天又是母亲的生日,我依旧买了一点礼物,托哥哥带回去。哥哥却说:“去年,你没回去,已经有些不好。明天,你再不回去,大家还以为你对妈有意见呢。”

我说:“我就是对妈有意见,她对大姐好,对我不好。大姐钱多,能讨妈欢心;我钱少,讨妈嫌。”

哥说:“不会吧,妈不是那种人。”

我委屈地说:“你没尝过那种滋味,当然不会知道。大姐回去,妈每次都到门外迎接;我回去,妈几时出门看过一眼?我穷,没法跟大姐比,但还有一点自尊心。你不帮我带东西给妈,我另找人带。”

我一气之下,把东西拿回家。刚回到家,哥哥就追来了。他买了很多东西送给我,比我买给母亲的还多。我说:“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哥不说话,放下东西,转身就走。

我送哥出门,一直送到楼下的马路边,哥说:“以前,我来这里,你最多送我到门口;这回破例送到马路边,是不是因为我买的东西多?”

我生气地说:“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哥说:“我把你当成平凡人。平凡人都会受到名利的影响,抽到大奖会高兴,丢失钱财会伤心。这次,我送给你的东西多,你就陪我多走几步路,这很正常。平凡的母亲也会受名利影响,哪个女儿给的东西多,她就会亲热一点;哪个女儿给的东西少,她就没那么亲热。我知道,你希望妈对你和大姐一样亲热,但是,只有不受名利影响的圣人才能做得到。那种道德高深的圣人,听说500年才出一个。我们的妈不是圣人,但确实是个好母亲,你买的衣服,她一直穿在身上,袖口磨破了都舍不得丢。妈并没有嫌弃你。”

我的泪水无声地流出来,哽咽着说:“别说了,我明天回去看妈。”

母亲依然对大姐很亲热,对我没有那么亲热。但我不再怪怨她。因为我知道母亲不是圣人,大家都不是圣人。

作者从哪些方面比较了母亲对“我”与对大姐不同的态度?

母亲对两个女儿态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我”为什么知道“母亲不是圣人”?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她连看都不看……把衣服放在桌上,不冷不热地说:“坐吧。”

(2)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

你是否同意“我”哥哥的观点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题1】从对礼物的态度、对人是否迎送、是否倒茶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小题2】因为两个女儿送来的生日礼物不一样;母亲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平凡人的弱点。

【小题3】通过哥哥从实践上和理论上验证和分析,“我”知道了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母亲也不例外,会对给东西多的女儿亲热一些。

【小题4】(1)生动地写出了母亲见“我”礼物少的冷漠态度。

(2)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大女儿丰厚礼物的珍惜与自得之态。

【小题5】

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要自圆其说。


解析:

3.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昨天本人在教室丢失了一本《英语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寻物启事) B: 下午四点,我陪同来访的外国友人拜访您的家父。(给朋友挂电话) C: 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向朋友介绍收到的礼物) D: 奉上拙著一本,书中定有谬误,敬请斧正。(送书给朋友后给他发的短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