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区小说家中,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人民抗日斗争,深入表现人物心灵美,小说具有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的作家是()
A:赵树理 B:周立波 C:丁玲 D:孙犁
在解放区小说家中,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人民抗日斗争,深入表现人物心灵美,小说具有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的作家是()。
漂流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下列对小明去大雅河漂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明坐在橡皮筏上时,橡皮筏受到的压力和橡皮筏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明稳稳地坐在橡皮筏上,他相对于橡皮筏是静止的 C:小明顺流而下时若选自己乘坐的橡皮筏为参照物,会看见周围的山在运动 D:在平缓的水面小明向后划浆时,橡皮筏会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老师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也要处理班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 B:黄山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令人惊叹,真是巧夺天工....。·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从容不迫....地干着事,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D: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上戏弄着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2分)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唐朝诗人韩愈在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用“ , 。”两句诗作比,以此来表达诗人 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 (2分)1.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 (3分)2.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 (3分)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乙)最初,还有两颗子弹钻入__脚下,距离不超过两米。随后,奇迹发生了:身后身侧那些山头,枪炮忽然停息;敌人的停了,我们的也停了。大地哑了一般静!
只有河水没有停,只有__没有停。河水在身边流,__在堤上走。永远不紧不慢,永远是旁若无人。他的身后,跟了越来越有信心的二三百人。七个旅的追兵——正因为有七个旅才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一目瞪口呆,恍若梦中。就那么眼睁睁看着__在堤岸上走了三百米,翻过一个小土岗,不见了。
又过了两分钟,不知是试探还是走火,有个山头上响了短促的一枪。于是,各山头的人马才如梦初醒,枪炮声以新的更猛烈的势头叫响起来。
只是,再不曾有一兵一马敢追下山,追到河堤上。
走过山岗不远,__将手中柳木棍向山下一指,望着任弼时:“嗯?”
任弼时点头:“嗯!”
“上山!”任弼时下令。然后又对身边的王参谋说:“让后面__把上山的痕迹擦掉!”
__闻声回身,“怕什么怕!就在这里竖决牌子,写上__由此上山!”
王参谋略一愣,马上摇头:“不行,敌人就在后面,说话就跟上来……”
__断然一声:“给我竖!”
__来在旁边说:“你们就照__说的办。”
__上山了。__来扯一下王参谋,小声嘱咐:“__过完以后,你们还是把痕迹消除干净。”
走到半山腰,山下响起枪声。__忽地停下来,把草帽抓在手里轻轻扇,慢悠悠道:“敌人真来了吗?”他左右望望,找一块石头坐下来,索性不走了。“那好么,我们等等,我看看刘戡是个什么鬼样子!”
警卫排长和卫士不再催促__走。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他们散立四周,盒子枪大张机头,随时警惕着。
侦查员跑上来了,大声报告:“是对岸民兵打枪,误会闹清了。”
__有些遗憾地道:“既然没来,咱们再走!”
陆定一小声对任弼时讲:“我看__最大的乐趣就是迎接挑战。”
任弼时点点头又摇摇头:“适当时间还得说说他。”
……
“讲完了,那么换成你呢?过河,不打死也要淹死。只有走。溃逃吗?你只要跑,就是,你能跑得过枪子?几个卫士就能档得过枪子?你这个大胡子!”
“可是你还要插牌子。”
“兵不厌诈!”
“半山腰你听见枪声就坐下不走。”
“我早看了地形。放一个排阻击,他就是十个旅一起来,今天也上不了山!”
任弼时怔住了。张一张嘴,毕竟没说出话。
1.甲文中加点的数量词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品读感悟乙文划线句子内涵,结合语境说说两个“嗯”字的潜台词分别是什么?
3.综合理解乙文故事情节,请用原文回答__“就在这里竖块牌子,写上__由此上山”和“找一块石头坐下来,索性不走了”的理由是什么?
4.对黄河的主人艄公和黄河化险的英雄__你更钦佩哪一位?请简要说说理由。
1.能够起到调动读者想象的作用,为下文描写羊皮筏子上的人和放着的东西做铺垫。
2.前一个“嗯”字,表示__还在思索,没拿出决定;后一个“嗯”字,做出果断的决定,准备下山。
3.兵不厌诈:我军看了地形,放一个排阻击,他就是十个旅一起来,今天也上不了山。
4.__:他能在大兵压境下、险恶局势下,为了中国革命大局,置个人安全于不顾,以超人的胆略和智慧化险为夷。
乘坐羊皮筏在水流湍急的黄河漂流是一项惊险的活动。羊皮筏由多具充气的羊皮捆绑在支架上做成,如图甲。甲中羊皮筏总重为500N,平均每具羊皮最多排开水0.05m3.乙图是游客乘坐在甲图羊皮筏上漂流的情景。设人的平均体重为700N,g=10N/kg,ρ水=1.0×103kg/m3.求:(1)乙图中羊皮筏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2)该羊皮筏最多能承载多少人?
(1)∵漂浮∴G总=F浮=ρ水gV排
得V排===0.33m3
(2)羊皮筏最大的浮力F=ρgV=103kg/m3×10N/kg×0.05m3×13=6500N,∵漂浮∴G总=F浮
∴G人最大=F-G筏=6500N-500N=6000N∴最多能承载的人数为6000N÷700N≈8人
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________的,相对________是静止的。
运动 流水
14.“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