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句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有()。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人生譬朝露,居此多屯蹇 C: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D: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E: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藁人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 暗 欺 人不倦 B: 机而动 C: 便 芊细草 D: 勒川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隐匿 侥恕 侮人不倦   相形见拙 B:涟漪 逞辩 出类拔萃   粗制滥造 C:落第 臆测 呕心沥血 好高骛远 D:诀别 琐事 名列前茅 不言而喻

请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1)三顾(茅、矛)庐 (2)(讴、呕)心沥血 (3)天(伦、论)之乐

(4)(诲、悔)人不倦 (5)滥(竽、芋)充数 (6)世外桃(园、源)

(7)一如(即、既)往 (8)悬梁刺(骨、股) (9)再接再(厉、力)

(10)金(板、榜)题名

(1)茅(2)呕(3)伦(4)诲(5)竽(6)源(7)既(8)股(9)厉(10)榜

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寒(  )      ②陈寅恪(  )

③一语破(  ) ④有同焉(  )

如(  )

①chen ②yín kè ③dì ④shì ⑤pì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发 风雨如 人不倦 B:疏浚 皴巡 日月如 怙恶不 C:马可待 风光 D:弹 薄 隔 下之围 言简意

16.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6处)(3分)

孟 子 曰 恭 者 不 侮 人 俭 者 不 夺 人 侮 夺 人 之 君 惟 恐 不 顺 焉 恶 得 为 恭 俭 恭 俭 岂 可 以 声 音笑 貌 为 哉(选自《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每对两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句中的虚词,如“曰”“焉”后一般断开,另外尽可能明确句意。标点应是: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孟子说:“谦恭者不欺侮他人,俭朴者不强取他人。欺侮、强取他人的国君,惟恐他人不顺从,怎么能做到谦恭俭朴呢?谦恭俭朴难道能用声音和笑脸来做到吗?”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克已复礼》)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 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诲人不倦》)

24.(1)从以上文字分析礼和仁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孔子认为此时可以与子夏谈《诗》了?

(1)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乐呢?礼能后于仁义吗?即以仁义等道德修养为基础,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外在形式。

   (2)孔子以绘画做比喻,只不过是解释诗句罢了,而子夏由此联想到了礼制,是孔子没涉及的,子夏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语言之外的寓意,有极强的悟性,所以孔子觉得可以跟他谈诗了。


解析: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

①譬诸修园林

②譬诸游山水

③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

④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

⑤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

⑥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

①③⑤②④⑥或②④⑥①③⑤。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发 风雨如 人不倦

B.马可待 风光

C.疏 巡 日月如 怙恶不

D.弹 薄 隔 下之围 言简意

C


解析:

A项分别为“méi huǐ wǔ huì huì”;       B项分别为“jī qǐ qí yǐ yǐ”; 

C项分别为“jùn jūn qūn suō quān”;      D项分别为“hé kè hé gāi gāi”。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