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9个月,因“腹部持续剧烈疼痛伴腹泻16h”来诊。排粪共3次,开始为黏液状,后呈血水样,伴呕吐2次。查体:T39.3℃,P150次/min,BP83/52mmHg;面色苍灰;腹部膨隆,软,上腹部明显压痛,肠鸣音减弱;肛门指检指套上见血迹。
进一步检查包括(提示入院第2天,腹痛加重,血粪3次,呈暗红色,腥臭。腹胀,上腹部压痛。粪常规:RBC(++),WBC(++)。)
A:复查腹部X线片(立位) B:胃镜 C:钡餐造影 D:血细菌培养 E:粪细菌培养 F:KPTT,PT,TT G:血细胞比容 H: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
患者男,30岁,近半年来常感腹痛,排粪次数增多,呈果酱样糊状外观,经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血常规:WBC 16.4x10
/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75。尿常规正常。粪常规:脓性黏液粪便带血,腥臭味;镜检WBC (++),RBC (++++)并成堆,吞噬细胞多量和夏科-莱登结晶少许。
可能出现果酱样粪便的情况有
A:霍乱 B:肠套叠 C:阿米巴痢疾 D:进食大量番茄 E:食用大量巧克力 F:胃溃疡
患者男,30岁,近半年来常感腹痛,排粪次数增多,呈果酱样糊状外观,经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血常规:WBC 16.4x10
/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75。尿常规正常。粪常规:脓性黏液粪便带血,腥臭味;镜检WBC (++),RBC (++++)并成堆,吞噬细胞多量和夏科-莱登结晶少许。
欲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对标本采集的特殊要求有
A:采集粪便脓血部位标本 B:立即送检 C:保温送检 D:标本量应>30 g E:最好于晚间采集标本 F:静置后送检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7岁,因坏疽性阑尾炎穿孔行阑尾残端切除,腹腔引流术后第9天,体温波动在38~38.5℃之间,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有较多量的液体渗出,渗液有粪臭味,疑为肠瘘。
肠瘘形成后机体会出现什么病理生理改变? 提示:切口检查所见:仍有一长约 2cm的切口未愈合,有带粪臭味的液体流出,予以引流。
A: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B:营养不良 C:瘘管周围组织受损 D:继发感染 E:腹膜炎 F:腹腔内器官感染 G:腹腔脓肿
粪便呈稀薄水样且量多
A:见于嗜盐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血坏死性肠炎 B:为小肠性腹泻 C:菌痢 D:见于沙门菌属或金葡菌性食物中毒 E:阿米巴痢疾
某男,32岁,因腹痛、腹泻诊断急性肠炎入院,护理体检:神萎,T37.2℃,粪便呈水样。
在收集的资料中,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A:体温37.2℃ B:呕吐物中有酸臭味,量约300ml C:腹部脐周阵发性隐痛3h D:粪便稀黄,含有少量脓血,镜检见有大量的弧菌 E:痛苦面容,精神状态差
某男性患者,22岁,因“腹泻、呕吐20h”来诊。患者排粪20余次,水样粪,无腹痛,无发热,尿少,呈中度脱水。血常规:HB160g/L,RBC5.6×10
/L,WBC10.4×10
/L。
霍乱患者的粪呈“米泔水样”,是因为
A:粪含有大量红细胞 B:粪含有大量黏液组织 C:粪含有大量脓细胞 D:缺乏胃酸,消化不良 E:肠液中黏液过多,胆汁过少
霍乱的粪便呈
A:米泔水样 B:果酱样 C:黏液脓血粪 D:白陶土色 E:黑粪
消化不良者粪便呈( )
A:酸臭味 B:腥臭味 C:腐败臭 D:恶臭味 E:氨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