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一个顺序栈S,元素s1,s2,s3,s4,s5,s6依次进栈,如果6个元素的出栈顺序为s2,s3,s4,s6,s5,s1,则顺序栈的容量至少应为()。
A:2 B:3 C:4 D:5
静态查找表与动态查找表二者的根本差别在于()。
A:它们的逻辑结构不一样 B:施加在其上的操作不同 C:所包含的数据元素的类型不一样 D:存储实现不一样
设只含根结点的二叉树的高度为0,则高度为k的二叉树的最大结点数为()。
A:2k B:2k-1-1 C:2k-1-1 D:2k+1-1
在循环队列中用数组A[0.m-1]存放队列元素,其队头和队尾指针分别为front和rear,则当前队列中的元素个数是()。
A:(front-rear+1)%m B:(rear-front+1)%m C:(front-rear+m)%m D:(rear-front+m)%m
用户在一次计算过程中,或者一次事物处理中,要求计算机完成所做的工作的集合,这是指()。
A:作业 B:程序 C:进程 D:系统调用
在C语言中,若函数调用时实参是某个数组元素,则传递给对应形参的是()。
A:数组空间的首地址 B:数组中第一个元素的元素值 C: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D:数组中所有的元素
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时,结点的存储地址()。
A:必须是不连续的 B:连续与否均可 C:必须是连续的 D:和头结点的存储地址相连续
在下面的流程图中,如果标记为a的运算执行了m次(m>1),那么标记为b的运算执行次数为()
A:1 B:m-1 C:m D:m+1
若广义表L=((1,2,3)),则L的长度和深度分别为()。
A:1和2 B:1和1 C:2和3 D:2和2
某些操作系统,将一条命令的执行结果输出给下一条命令,作为其输入并加以处理,这是系统的()机制。使命令所需要的信息不从键盘接收,而取自另一个文件,这是系统的()机制。使命令的执行结果直接引向另一个文件,而不在屏幕上显示,这是系统的()机制。操作系统不从键盘逐条接收命令并执行,而调用一个正文文件,执行其中的一系列命令,这种方式称为()方式,编写这样的文件应符合()语言的语法规则。
某些操作系统,将一条命令的执行结果输出给下一条命令,作为其输入并加以处理,这是系统的()机制。
A:链接 B:输出重定向 C:管道 D:输入重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