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岩溶地段施工应符合的要求有( )。

A:施工前要对地表进行必要的处理,对地表坍陷采取管棚支撑,地表预注浆,锚固桩等进行处理 B:在下坡地段遇到溶洞时,应准备足够数量的排水设备 C:开挖方法宜采用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 D:爆破开挖时,应做到少打眼,打深眼,严格控制装药量 E:当隧道只有一侧遇到溶洞时,应先开挖该侧,待支护完成后再开挖另一侧

邻近营业线新建隧道施工时,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

A:新建隧道下穿或横跨既有铁路隧道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方案,先加固后通过 B:新建隧道施工,应使用微振动控制爆破,以减少对营业线隧道的影响 C:除对新建隧道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外,还应对邻近既有隧道或路堑边坡进行监控量测预警 D:小间距并行隧道施工安全,新线隧道施工前,先对营业线隧道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加固 E:隧道施工中出现险情,可能影响或影响既有铁路行车安全时,施工单位除现场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及时通知邻近车站调度和建设单位,即使出现险情也不能拦停行车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图3。合同总工期为20个月。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台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5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70~90m/月,Ⅳ围岩50~70m/月,Ⅴ级围岩30~50m/月,施工准备5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从满足进度要求及经济性考虑,给隧道应布置几个工作面?工作面掘进方向如何设置较为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五级围岩地段施工工期=(60+60+50)/30=5.7≈6个月;   三级围岩地段施工工期(160+290)/70=6.42≈6.5个月;   总工期=3+6+6.5+3=18.5个月。隧道施工工期按照最慢的施工速度总工期为18.5个月,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可以采用一个工作面进行施工。   自出口向进口方向掘进。由于地下水丰富,反坡施工更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排出,节省排水费。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图3。合同总工期为20个月。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台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5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70~90m/月,Ⅳ围岩50~70m/月,Ⅴ级围岩30~50m/月,施工准备5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怙指南(试行)》,该隧道是否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说明理由。

该隧道工程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怙。理由:在该隧道工程中,Ⅴ级围岩连续超度均超过50米,根据规范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图3。合同总工期为20个月。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台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5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70~90m/月,Ⅳ围岩50~70m/月,Ⅴ级围岩30~50m/月,施工准备5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根据背景资料给出的地质条件,写出该隧道在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安全危险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

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工作面坍塌、围岩失稳、突泥、涌水。   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某公路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隧道合同工期为36个月。   左右隧道分别长4855m,中线间距30m,隧道最大埋深850m,纵坡为3%人字坡。其他条件为:岩性为砂岩、石灰岩,局部有煤系地层;瓦斯含量低,属低瓦斯隧道;穿越F1、F2、F3三条断层;地下水发育。左右洞围岩级别均为:II级3415m,III级540m,IV级310m,V级590m。在距进口2100m(对应里程K27+850)处设计了一座斜井,斜井长450m,向下纵坡5~8%,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及平面布置示意图分别见图1、图2。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经现场调查发现,进口处为深沟,且跨沟桥台位于隧道洞口,经综合考虑,施工单位提出了设计变更方案,在距进口280m处增设一条长150m的横洞(见图2)。   事件二: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水平,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无轨运输,施工计划进度指标为:II级围岩开挖支护130m/月,III级围岩开挖支护90m/月,IV级围岩开挖支护70m/月,V级围岩开挖支护30m/月,二次衬砌144m/月,施工准备3个月,二次衬砌及沟槽施工结束滞后于开挖支护1个月,路面铺筑及交通、机电工程施工2个月,横洞施工4个月,斜井施工6个月,不确定因素影响工期1个月。进出洞口所增加的时间已综合考虑,不再单独计算。   事件三:根据现场情况,相关单位拟保留横洞而取消斜井。

根据提供的地质信息,本隧道由地质引起的主要施工安全危险源有哪些?

塌方、突水突泥、瓦斯爆炸、火灾、窒息。

某公司承建一段区间隧道,长度12km,埋探(覆土深度)8m,净高55m,支护结构形式采用钢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辅以超前小导管。区间隧道上方为现况城市道路,道路下埋置有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等管线,资料揭示,隧道围岩等级为IV、V级。 区间隧道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时遵循浅埋暗挖技术“十八字”方针,施工方案按照隧道的断面尺寸、所处地层、地下水等情况制定,施工方案中开挖方法选用正台阶进尺为15m。 隧道掘进过程中,突发涌水,导致土体坍塌事故,造成3人重伤。现场管理人员互即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封闭事故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开展事故调查,并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将重伤人员连至医院。事故调查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固有: (1)自于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导致污水管道突发破裂涌水; (2)超前小导管支护长度不足,宴测长度仅为2m,两排小导管沿纵向搭接长度不足,不能起到有效的超前支护作用, (3)隧道施工过程中未进行监测,无法对事故进行预测。 问题:

隧道施工中应该对哪些主要项目进行监测。

隧道施工中的检测项目包括: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地表沉降和管线位移情况。

隧道遇到溶洞处理的一般措施()

A:引排水 B:堵填 C:跨越 D:绕行施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