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300 mx300 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1号,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 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 min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水,随后在1 km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 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 t,过硫酸铵40 t,高锰酸钾10 t,硝酸铵130 t,洗衣粉50 t;6号2008年3月14 日12 时18分,库房存放硫磺15 t,甲苯4 t,甲酸乙酯10 t,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 000 ㎡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环境相对湿度超过50% C:开放空间 D:点火源 E:受限空间
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300 mx300 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1号,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 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 min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水,随后在1 km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 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 t,过硫酸铵40 t,高锰酸钾10 t,硝酸铵130 t,洗衣粉50 t;6号2008年3月14 日12 时18分,库房存放硫磺15 t,甲苯4 t,甲酸乙酯10 t,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 000 ㎡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 C:安全巡检措施 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 E:违章处理措施
某年某月某日晚,某人造革厂三分厂牛津布车间发生爆燃并引发火灾。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火灾烧毁车间内部分成品及半成品,烧损一套涂层生产线,火灾面积达670 ㎡,直接经济损失折款25万余元。事故经过:某人造革厂三分厂牛津布车间在生产时突然发生爆燃,并引燃车间内堆放的成品及半成品,火势迅速蔓延扩大,当班工人随即报警。18时53分,消防大队接警后立即派遣3辆消防车赶赴现场;19 时13分,消防车赶到现场,此时车间已是一片火海,火势正在向邻近厂房迫近,消防官兵迅速展开扑救。19时30分左右,消防大队领导赶到现场,指挥灭火及救援工作。经紧急排查,认定现场还有四名职工。19时43分,进入火灾现场救援人员搜寻到两名工人,并确认已死亡;20 时05分,大火被彻底扑灭;20时10分,另两名工人在火场被找到,确认也已死亡。火灾中另有两名工人受伤。 据调查,该厂生产涂层布所用涂层原料主要是丙烯酸酯树脂涂层胶(主要成分为丙烯酸酯树脂和甲苯,其中甲苯含量为80%-81%,经取样测定样品的开口闪点低于19℃)和958稀释剂(经取样测定样品中含60%的甲苯,样品的开口闪点低于19℃)混合后的胶料。事发当日下午该车间正常生产170 t涂层布,其用胶料量为每平方米布32 g,布料行走速度为每分钟34 m。到18时左右,开始转为生产600D涂层布,其用胶料量为每平方米布80 g,布料行走速度调至为每分钟17 m,至事故发生时已生产600D涂层布约650 m。由于转产600D涂层布后,用胶料量大为增加,而烘箱内加热温度不变,排风量不变,因而在烘箱内的挥发量增大。 经调查分析,该涂层生产线在烘干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甲苯等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由于烘箱不能及时将烘箱内挥发出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排出,烘箱内充满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另外整个涂层生产线没有消静电装置,尤其卷料部分没有消除静电的措施,在涂布干燥后的卷取作业中,产生较高的静电位。卷取端涂布的表层首先开始燃烧,火焰很快传播至烘箱,引爆烘箱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并导致厂房内发生火灾。 经调查分析,该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的采购,保管,领用等没有规定。所购买的化学原料无危险标志,安全标签和无安全技术说明书;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没有严格的检验入库,领用等制度,没有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危害,防护,应急等知识的教育。大量成品,半成品放置在生产车间内,厂区内化学危险物品乱堆乱放情况严重。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安全防火责任制,没有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火焰传播至烘箱,引爆烘箱内的混合气体,说明混合气体( )。
A:达到了爆炸极限 B:有毒 C:有很__力 D:有很高温度
某年6月30日,某烟花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死亡37人,重伤12人;损毁厂房,仓库,民房10 200 ㎡和大量设备,原材料;直接经济损失3 000万元。 经事故现场勘察,调查询问及专家组调查,试验分析后认定:此次事故为包装二车间装配工王某操作不当所致。事发当时,王某正用气动钉枪对一枚火箭烟花进行装配时,连打两钉都错位,意外引燃所装配的火箭烟花。此时工人丁某(事故中死亡)正领完料路过该处,火箭烟花引燃其手推车上的原料,又引爆了二车间内大量待组装的烟花半成品和成品;继而引爆,殉爆厂内其他车间,仓库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总药量约为7 t"TNT"当量,整个厂区瞬间夷为废墟。 调查确认:王某在事故前1个多月进厂,先做清洁工,事故前3天未经培训被安排到包装二车间装配工序打气钉。
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应当对( )等危险工序的工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经有关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车间生产统计 B:药物混合 C:装药 D:压药
某年6月30日,某烟花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死亡37人,重伤12人;损毁厂房,仓库,民房10 200 ㎡和大量设备,原材料;直接经济损失3 000万元。 经事故现场勘察,调查询问及专家组调查,试验分析后认定:此次事故为包装二车间装配工王某操作不当所致。事发当时,王某正用气动钉枪对一枚火箭烟花进行装配时,连打两钉都错位,意外引燃所装配的火箭烟花。此时工人丁某(事故中死亡)正领完料路过该处,火箭烟花引燃其手推车上的原料,又引爆了二车间内大量待组装的烟花半成品和成品;继而引爆,殉爆厂内其他车间,仓库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总药量约为7 t"TNT"当量,整个厂区瞬间夷为废墟。 调查确认:王某在事故前1个多月进厂,先做清洁工,事故前3天未经培训被安排到包装二车间装配工序打气钉。
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应当对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的保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建立( )等登记制度。
A:购买 B:销售 C:领用 D:检验
某钢瓶检验站位于某锻压有限公司内,全站共14名工人,主要任务是对回收的液化气罐进行检验和处理。作业程序是抽干罐内残液,对锈蚀程度进行检测,合格的进行除锈,抛光,喷漆。1月3日下午厂区突然传来"轰轰"两声巨响,很快钢瓶检验站厂房浓烟冲天,一片火光。正在上班的几名工人成了火球,"嗷嗷"叫着冲出厂区。他们或在地上打滚,或跳进厂区内水池,其景惨不忍睹。在车间工作的8名作业工人烧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其余工作人员全都受了伤。经分析,认定这起爆炸事故是由于储气罐气体泄漏,被作业的电火花引燃所致。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该事故类别为爆炸事故。该标准把爆炸事故的类别分为( )。
A:火药爆炸 B:瓦斯爆炸 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 E:其他爆炸 F:火灾爆炸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
。 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温度太大
在瓦斯隧道内爆破作业()。
A:宜使用导爆管雷管 B:可用火具点燃 C:可用塑料导爆管起爆 D:使用安全炸药
预裂爆破是在完整岩石体内,在主体()进行的爆破。
A:爆破开挖前 B:爆破开挖后 C:爆破同时
下列有关基坑内爆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基坑内爆破,可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 B:在基坑内爆破需采用多炮眼,少装药 C:在基坑内爆破需用多装药,力求一次爆破完成 D:在基坑内爆破需分层松动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