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坏死的分类多种多样。
急性胰腺炎的周围脂肪组织坏死属于
A:酶解性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贫血性坏死 D:纤维素样坏死 E:干酪样坏死
组织坏死的分类多种多样。
细胞胞质嗜酸性坏死一般为
A:溶解性坏死 B:局灶性胞质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固缩性坏死 E:凝固性坏死
骶尾部压疮病人,创面10cm×8cm,骶骨棘外露,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手术时机的选择哪项最为合理
A:立即手术 B: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新生肉芽组织新鲜后再手术 C: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肉芽组织新鲜并填满创面后立即手术 D: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创面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后立即手术 E: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创面较清洁后立即手术
某男性患者,42岁截瘫,长期卧床后,并发骶尾部褥疮,创面11cm×7cm,骶骨棘外露,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手术时机的选择哪项最为合理
A:立即手术 B: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再手术 C: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肉芽组织新鲜并填满创面后立即手术 D: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创面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后立即手术 E:加强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待创面较清洁后立即手术
5岁女童,1周前受凉发热,咳嗽、咳痰;先是咳黏液,近2天咳嗽、咳痰加重,咳脓痰,并伴有呼吸困难。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听诊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156次/分,心律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10
个/L。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散在分布的灶状阴影。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减轻,之后患者很快出现了肝、脾脏肿大,病情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主要见:左、右肺下背叶侧,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多灶状和小片分布的实变病灶。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被膜紧张。显微镜下: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壁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内实变病灶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脓细胞和渗出物,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水肿液和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部分区域病灶相互融合成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脾淤血明显和肾脏髓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
从临床病史和尸检病理所见,该病例患有如下哪几种疾病
A:急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小叶性肺炎,伴部分小叶融合性肺炎 D:支气管扩张 E:大叶性肺炎 F:肺间质纤维化
5岁女童,1周前受凉发热,咳嗽、咳痰;先是咳黏液,近2天咳嗽、咳痰加重,咳脓痰,并伴有呼吸困难。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56次/分,呼吸24次/分。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听诊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156次/分,心律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10
个/L。X线检查:左、右肺下叶散在分布的灶状阴影。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减轻,之后患者很快出现了肝、脾脏肿大,病情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主要见:左、右肺下背叶侧,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多灶状和小片分布的实变病灶。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被膜紧张。显微镜下: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壁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内实变病灶可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有大量脓细胞和渗出物,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水肿液和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部分区域病灶相互融合成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脾淤血明显和肾脏髓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
本病例,尸检时肝、脾和肾脏肿大。显微镜:肝、脾淤血明显和肾脏明显的淤血,提示该病例有
A:急性右心衰竭 B:慢性左心衰竭 C:体循环淤血 D:右心排出量增多 E: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 F:肺间质纤维化
3岁男童,因后腹膜肿物进行手术,术中取组织8cm×8cm×5cm,镜下无明显的组织学结构,细胞弥漫排列,细胞较小,大小一致,核深染,可见坏死和较多的病理分裂象。
为了诊断和鉴别诊断,应该提出的免疫组化项目包括
A:CK和EMA B:Vimentin和Desmin C:LCA D:NSE和CgA E:以上全选
初冬季节,某鸡场200只1周龄雏鸡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不喜动,腹泻,拉灰白色粪便,部分发生死亡。
如剖检发病鸡,心脏、气囊、肝脏表面有灰白色渗出物,心包膜肥厚,和心肌粘连;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斑;肠道内大量黏液,黏膜出血和溃疡。心脏、肝脏、气囊表面的变色渗出物最可能为
A:浆液性物质 B:纤维素 C:尿酸盐 D:坏死组织 淀粉样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