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可见

A:伤寒 B:传染病恢复期 C:猩红热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支气管哮喘

某女,51岁,因患嗜铬细胞瘤而入院。

嗜铬细胞瘤中良性肿瘤占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E:90%以上

某女性患者,27岁,因肺炎静滴新型青霉素Ⅰ,1天后出现关节痛、皮疹、尿量减少。尿常规示:蛋白(++),白细胞3~6/HP,红细胞5~8/HP。血常规:血红蛋白108g/L,白细胞4.7×10/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28,嗜酸性粒细胞0.10;血小板120×10/L。

确立初步诊断的条件包括

A:用药史 B:尿量减少 C:蛋白(++) D:关节痛、皮疹 E:血嗜酸性粒细胞0.10 F:血红蛋白108g/L G:血小板120×10/L

某男性患者,49岁,因阵发性高血压、尿VMT(尿3-甲氧基-4-羟苦杏仁酸)升高、CT示有肾上腺占位而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准备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以下哪项符合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A:血浆肾上腺素>546pmol/L B:静注酚妥拉明后2分钟血压下降<35/25mmHg C:尿VMA呈阳性 D:阵发性和持续性血压升高 E:心悸、多汗、精神紧张 F:体温突然升高,可达40℃以上 G: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常合并有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H:70%的嗜铬细胞瘤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 I:嗜铬细胞瘤多死于顽固性高血压致脑卒中 J:气管插管和肿瘤探查时,血压急剧上升至200/120mmHg

某男性患者,49岁,因阵发性高血压、尿VMT(尿3-甲氧基-4-羟苦杏仁酸)升高、CT示有肾上腺占位而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准备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嗜铬细胞瘤患者在麻醉处理中,哪些是不恰当的

A:术前用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做术前准备 B:麻醉力求平稳 C:术中当血压升高超过原水平的1/3或收缩压升高达200mmHg时,应立即采取降压措施 D:血压必须控制在正常水平 E:积极补充血容量 F:对嗜铬细胞瘤手术的患者应"循规蹈矩"地去遵守"量出而入"的原则,避免体液过量的负面效应,如肺水肿等

某男性患者,44岁,反复发作头痛、多汗和严重高血压。查体发现血压210/130mmHg,心率105次/分。否认其他病史。经过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拟施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关于嗜铬细胞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来源于嗜铬组织,可以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 B:从颅底到肛门都是嗜铬细胞瘤可能分布的部位 C: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髓质 D: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位于其他部位 E:当术前未能预测或手术刺激时,儿茶酚胺释放引起的病生理变化可能非常剧烈

某男性患者,62岁。全身乏力、体重减轻3月余。体检:肝脏肋下2.5cm,脾肋下5cm,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象检查:Hb96g/L,WBC66.5×10/L,PLT320×10/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8%。

该患者若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检查会出现的改变有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粒红比例明显增高 C:原始粒细胞>10% D:骨髓可发生轻度纤维化 E:巨核细胞减少 F: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G: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H:Ph染色体阳性

某男性患者,62岁。全身乏力、体重减轻3月余。体检:肝脏肋下2.5cm,脾肋下5cm,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象检查:Hb96g/L,WBC66.5×10/L,PLT320×10/L,中性中幼粒细胞11%,中性晚幼粒细胞16%,中性杆状核细胞24%,中性分叶核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8%。

一年后患者因高热、骨关节疼痛再次入院。外周血WBC126×10/L,PLT96×10/L,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为33%,嗜碱性粒细胞22%此时应考虑的疾病是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感染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D:骨髓纤维化 E: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F: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

嗜银细胞和嗜铬细胞分别是()。

A:垂体嫌色细胞 B:消化道内分泌细胞 C:消化道未分化细胞 D:肾上腺网状带细胞 E:肾上腺髓质细胞

嗜酸粒细胞减少可见

A:猩红热 B:伤寒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传染病恢复期 E:支气管哮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