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0岁,前壁心肌梗死后1年,左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安置后半年,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根据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患者属于

A:心力衰竭易患阶段(A阶段),存在高危因素 B:B阶段,无症状心力衰竭阶段 C:C阶段,有症状心力衰竭阶段 D:患者无心力衰竭症状,不属于心力衰竭 E:患者无心力衰竭症状,阶段不明确

 患者男,50岁,前壁心肌梗死后1年,左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安置后半年,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3年后,患者在室内走动时出现气促和乏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140 ms, LVEF 30%,LVEDD 65 mm。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无效,你应该与患者讨论如下治疗方法

A:长期正性肌力药静脉滴注 B:心脏移植术 C: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D:ICD E:静脉长期应用正性肌力药替代常规治疗

 患者男,50岁,前壁心肌梗死后1年,左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安置后半年,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该病例,下列哪些看法是正确的

A:患者没有心律失常,安置ICD无必要 B:ICD可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危险 C: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的危险 D:上述提法均不对 E: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不必药物治疗 F: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和优化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是该患者的基础治疗

患者男,50岁,前壁心肌梗死后1年,左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安置后半年,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根据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患者属于

A:心力衰竭易患阶段(A阶段),存在高危因素 B:B阶段,无症状心力衰竭阶段 C:C阶段,有症状心力衰竭阶段 D:患者无心力衰竭症状,不属于心力衰竭 E:患者无心力衰竭症状,阶段不明确

患者男,50岁,前壁心肌梗死后1年,左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安置后半年,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3年后,患者在室内走动时出现气促和乏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140 ms, LVEF 30%,LVEDD 65 mm。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无效,你应该与患者讨论如下治疗方法

A:长期正性肌力药静脉滴注 B:心脏移植术 C: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D:ICD E:静脉长期应用正性肌力药替代常规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这些情况可造成器官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特征性的症状是

A:呼吸困难和乏力 B:食欲减退和呼吸困难 C:食欲减退和乏力 D:尿少和水肿 E:呼吸困难和水肿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这些情况可造成器官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特征性的体征是

A:颈静脉怒张 B:肝大 C:腹腔积液 D:胸腔积液 E:水肿

某男性患者,68岁,60kg。因"左肺癌"拟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中经探查后改行左全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约9h,术中单肺通气,氧合较满意。术中出血900ml,术中输血1200ml,人工胶体液1000ml,晶体液4200ml,术中尿量约1200ml。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常规入ICU监护治疗。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参数PEEP19cmHO,PEEP5cmHO,频率12次/分,FiO45%),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5h后呼吸机模式由双水平正压通气改为自主呼吸模式。术后12h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脉搏氧饱和度由98%~100%降至85%~90%。查体:T38℃,P120次/分,R33次/分,BP110/63mmHg。患者烦躁,右肺听诊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查血气pH7.42,PaCO35mmHg,PaO55mmHg,SaO86%。查血常规:WBC14×10/L,N89%,Hb100g/L,Plt120×10/L。查白蛋白29g/L,肝酶、肾功能、电解质基本正常。ECG:窦速。胸部X线片:左肺切除术后改变,右侧肺水肿。行肺动脉导管检查:CVP11mmHg,平均肺动脉压42mmHg,PAWP7mmHg,CI4.0L/(min·m)。

导致该患者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最可能是

A:急性肺部感染 B:心源性急性肺水肿 C:氧中毒性肺水肿 D:复张性肺水肿 E:与一侧全肺切除后液体负荷过多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这些情况可造成器官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特征性的体征是

A:颈静脉怒张 B:肝大 C:腹腔积液 D:胸腔积液 E:水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