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1岁,因“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心悸,气促,怕热,多汗,食多,便次多,手颤9年”来诊。在县级医院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抗甲状腺药物(ATD)他巴唑(30 mg/d)及中药治疗1年多,甲状腺未见缩小,当地检测血T,T,促甲状腺激素(TSH)多次高于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缓解不明显。现因“ATD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来我院要求给予I 治疗。

据以上检查结果,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FT3 8.7 pmol/L(正常值3.5 ~6.5 pmol/L),FT4 3217 pmol/L(正常值11.5~23.2 pmol/L),敏感 TSH 7.36 mU/L(正常值0.35~5.50 mU/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均正常;24 h甲状腺I摄取率 28.13%(正常);甲状腺核素显像:甲状腺增大,放射性分布略稀疏且不甚 均匀;蝶鞍CT:未见异常。)

A:全身性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GRTH) B:选择性垂体不敏感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PRTH) C:选择性周围不敏感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PerRTH) D:桥本甲状腺炎 E:Graves病 F: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某男性患者,35岁,5天前发热,咽痛,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下肢少许淤斑,白细胞16.6×10/L,原始细胞60%,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4×10/L。

提示:该患者骨髓中以原粒细胞(Ⅰ型+Ⅱ型)为主,过氧化物酶(POX)染色(+++),糖原(PAS)染色(-) 提问:以下哪项检查更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A:血小板抗体升高 B:血清铁蛋白降低 C:骨髓扫描见左侧2、3肋骨密度增高区 D:淋巴结活检见R-S细胞 E: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见原粒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F:染色体检查t(8;21)(q22;q22)染色体改变 G:AML1/ETO融合基因

免疫组化过程中,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步骤是在( )

A:一抗反应后 B:一抗反应前 C:底物显色反应前 D:酶标物后 E:底物显色反应后

关于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随细胞的成熟阳性程度逐渐减弱 B:巨核细胞、血小板为弱阳性反应 C: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 E:化脓菌感染时,成熟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

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性酶是()

A:过氧化氢酶 B:单胺氧化酶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黄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明白菜梗中无氧化物酶

在检测脆弱或微量抗原时,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步骤的最佳设置是在()

A:特异性抗体反应前 B:底物显色反应前 C:底物显色反应后 D:特异性抗体反应后 E:酶标物后

关于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随细胞的成熟阳性程度逐渐减弱 B:巨核细胞、血小板为弱阳性反应 C: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 E:化脓菌感染时,成熟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