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抗坏血酸注射液: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以C02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滤过,灭菌。
提示 了解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作用及配制的注意事项。关于下列处方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加入NaHC03是调节PH值使VitC部份成盐,减少局部刺激,增强稳定性 B:加入NaHC03是调节渗透压 C:依地酸二钠为金属络合剂 D:本注射液一般可用115.5℃,30分钟进行灭菌 E:配制中通CO2是防止维生素C氧化,增加稳定性
配制抗坏血酸注射液: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以C02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滤过,灭菌。
提示 维生素C的水溶液与空气接触,自动氧化成脱氧抗坏血酸,从而进一步水解生成2,3-二酮2-古罗糖即失效,因此氧化是影响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处方中NaHC03的作用是哪一个
A:抗菌防腐剂 B:抗氧化剂 C:缓冲剂 D:鳌合剂 E:PH调节剂
配制抗坏血酸注射液: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以C02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滤过,灭菌。
提示 掌握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和解决方法。下面是关于注射剂稳定性的描述,指出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为防止注射剂氧化变色,可加入适量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等 B:抗坏血酸等在有微量金属离子存在下可加速变色或分解,为避免此作用常加依地酸二纳 C:在注射液中通入隋性气体,也是防止主药氧化变色的有效措施之一 D: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要通过CO2,以排除药液中溶解的及容器空间的氧,从而使药液稳定 E:有些注射液,为防止氧化、变质,常常是在加入抗氧剂的同时也通入隋性气体
以下关于液氨与氨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液氨的密度增大 B:温度升高时,液氨的密度减小 C:氨水的浓度增加时,其密度增大 D:氨水的浓度增加时,其密度减小
首次配制浓镍时,物料加入顺序是()。
A:先加膏状镍再加油 B:先加油,后加镍 C:同时加入 D:先加膏状镍搅拌后再加油
钠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配制钠氏试剂时进行如下操作,在搅拌下,将二氯化汞溶液分次少量地加入到碘化钾溶液中,直至()。
A:产生大量朱红色沉淀为止 B:溶液变黄为止 C:微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为止 D:将配好的氯化汞溶液加完为止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配制纳氏试剂时进行如下操作:在搅拌下,将二氯化汞溶液分次少量地加入到碘化钾溶液中,直至()。
A:产生大量朱红色沉淀为止 B:溶液变黄为止 C:微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为 D:将配好的氯化汞溶液加完为止
在测定氨的比色法中,所用试剂均用无氨水配制,如何检验所配试剂未受氨污染()
A:加入纳氏试剂无颜色反应 B:加入纳氏试剂呈黄色 C:加入酒石酸无颜色变化 D:加入酒石酸呈黄色 E:加入水杨酸呈黄色
下列关于网状纤维James染色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网状纤维呈黑色,胶原纤维呈绿色,背景呈黄色 B:5%硝酸银使用时要滴染 C:甲醛配好后,要放在冰箱内储存 D:二氨银配制时,氨水要一滴一滴加 E:二氨银配制时,要加入充分氨水使沉淀物完全溶解
测定氨的比色法中,所用试剂均用无氨水配制,如何检验所配试剂未受氨污染()。
A:加入纳氏试剂无颜色反应 B:加入纳氏试剂呈黄色 C:加入酒石酸钾钠呈黄色 D:加入酒石酸呈黄色 E:加入水杨酸呈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