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4岁,右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术后3年,右腋下淋巴结(0/18),ER及PR均阳性,CerbB-2阴性,术后内分泌治疗中。现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活动度差,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左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房切除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左乳肿瘤形态不规则,3.9 cmx3.1 cmx2.8 cm,边界不清,质硬,切面灰白色。
最不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B:不典型髓样癌 C:浸润性小叶癌 D: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 E:囊内乳头状癌
患者女,54岁,右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术后3年,右腋下淋巴结(0/18),ER及PR均阳性,CerbB-2阴性,术后内分泌治疗中。现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活动度差,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左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房切除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左乳肿瘤形态不规则,3.9 cmx3.1 cmx2.8 cm,边界不清,质硬,切面灰白色。
光镜下病理组织学形态如图所示。最有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 B:浸润性导管癌特殊型 C: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 D:浸润性小叶癌变异型 E:黏液癌
患者女,54岁,右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术后3年,右腋下淋巴结(0/18),ER及PR均阳性,CerbB-2阴性,术后内分泌治疗中。现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活动度差,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左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房切除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左乳肿瘤形态不规则,3.9 cmx3.1 cmx2.8 cm,边界不清,质硬,切面灰白色。
浸润性小叶癌更为常见的转移部位是
A:骨 B:肺 C:子宫,卵巢 D:脑膜以及其他的浆膜性组织 E:胃肠道
CEA是一种重要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的诊断。当肿瘤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尤为明显。
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虽然不能作为诊断某种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方面,仍有重要临床价值。关于CEA,叙述错误的是
A:放疗和化疗的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需更换治疗方案 B: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通常在术后第6周1次;术后3年内,每月1次;3~5年每3个月1次;5~7年每6个月1次;7年后1年1次,进行CEA检测以监测其复发和转移 C:妊娠期CEA也可升高 D:正常血清或血浆中也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性抗原对CEA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E:CEA是一种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细胞内的含硫酸性糖蛋白
男性,69岁。进行性排尿困难3年,直肠指检:前列腺右叶质硬。血清PSA75ng/ml。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灶,累及右侧精囊。临床诊断前列腺癌。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宜采取
A:局部放疗 B: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C:根治性前列切除+放疗 D:双侧睾丸切除+化疗 E: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化疗
某男,69岁,进行性排尿困难3年,直肠指检:前列腺右叶质硬。血清PSA75ng/ml。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灶,累及右侧精囊。临床诊断前列腺癌。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宜采取
A:局部放疗 B: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C:根治性前列切除+放疗 D:双侧睾丸切除+化疗 E: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化疗
某男,69岁,进行性排尿困难3年,直肠指检:前列腺右叶质硬。血清PSA75ng/ml。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灶,累及右侧精囊。临床诊断前列腺癌。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宜采取
A:局部放疗 B: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C:根治性前列切除+放疗 D:双侧睾丸切除+化疗 E: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