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0岁。因刀刺伤入院,急诊行X线检查,发现腹膜后积气。
十二指肠损伤后,X线检查的典型表现是
A:膈下积气 B:胃受压右移 C:腹膜后积气 D:左膈抬高 E:胃结肠间距增大
某女性患者,3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来诊。查体:左乳外下象限2.0 cm×1.5 cm肿物,质硬,活动,乳房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乳B型超声和钼靶X线片:左乳外下象限肿物,倾向恶性。肿物细针穿刺活检:癌。胸部X线片和腹部B型超声未见癌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乳肿瘤区段切除+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左乳导管内癌,微灶有间质浸润,切缘阴性;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0/16。
关于该患者术后的放射治疗,描述正确的有
A:无须放射治疗 B:应照射锁骨上腋顶 C:应照射腋窝 D:应照射内乳 E:应照射乳腺胸壁 F:应行乳腺原发灶瘤床补量
某女性患者,49岁,因“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1周”来诊。查体: 左乳外上象限4 cm×3 cm肿物,质硬,活动,乳腺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乳钼靶X线片:左乳外上象限肿物,恶性倾向。肿物细针穿刺活检:癌。胸部、腹部CT和骨扫描未见转移。入院后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3 cm×2 cm×2 cm;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6/22。
其术后出现同侧腋窝复发的概率约为
A:5% B:15% C:25% D:35% E:45% F:55%
某女性患者,48岁,因“发现右乳肿物3个月”来诊。查体:右乳上象限6 cm×7 cm肿物, 质硬,活动,乳房皮肤正常;右侧腋窝多枚淋巴结,质硬,融合固定。双乳钼靶X线片:右乳上象限4.0 cm×4.5 cm肿物,恶性倾向。右乳肿物粗针穿刺活检: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胸部X线片、腹部B型超声和骨扫描未见转移。
需要放射治疗补量的部位和方式为( 提示 乳腺切线野和锁骨上腋顶单前野放射治疗DT 50 Gy/25次/5周。)
A:无须补量 B:腋后野补量 C:锁骨上缩野补量 D:腋顶单前野补量 E:乳腺原发灶瘤床电子线补量 F:乳腺原发灶瘤床组织间插植补量
某女性患者,44岁,因“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来诊。查体:左乳内上象限1.5 cm×1.5 cm肿物,质硬,活动,乳房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乳钼靶X线片:左乳内上象限肿物,倾向恶性。肿物细针穿刺活检:癌。胸部X线片和腹部B型超声未见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乳肿瘤区段切除+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级,1.5 cm×1.5 cm×1.0 cm,切缘阴性;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0/16。
关于该患者术后的放射治疗,描述正确的有
A:无须放射治疗 B:照射锁骨上腋顶 C:照射腋窝 D:照射内乳 E:照射同侧乳腺胸壁 F:需要乳腺原发灶瘤床补量
某女性患者,38岁,因“乳腺钼靶X线片普查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微小钙化,倾向恶性2 d”来诊。查体:双乳、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物。肿物X线定位细针穿刺活检:癌。胸部、腹部CT和骨扫描未见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侧乳腺癌区段切除术。术后病理:左乳高级别导管内癌,4.0 cm×3.0 cm×2.8 cm,切缘阴性;ER(-),PR(-),HER-2(++)。
该患者的后续标准治疗应包括
A:左乳全切术 B: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 C:化学治疗 D:放射治疗 E:内分泌治疗 F: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
某女性患者,38岁,因“乳腺钼靶X线片普查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微小钙化,倾向恶性2 d”来诊。查体:双乳、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物。肿物X线定位细针穿刺活检:癌。胸部、腹部CT和骨扫描未见转移。遂收入院行左侧乳腺癌区段切除术。术后病理:左乳高级别导管内癌,4.0 cm×3.0 cm×2.8 cm,切缘阴性;ER(-),PR(-),HER-2(++)。
该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部位包括( 提示 未行进一步手术,直接行术后放射治疗。)
A:全乳腺 B:乳腺瘤床所在的部分乳腺 C:锁骨上区 D:锁骨下区 E:腋窝 F:内乳
在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距相等,并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一边低密度。
射线因素(线质、线量、散射线)对影像信息的影响正确的是
A:线质越硬,穿透能力越小 B:线量对影像密度无影响 C:散射线导致照片对比度降低 D:射线量越多,照片密度越小 E:散射线是成像的有用信息
在线摄影中,将滤线栅置于胶片与肢体之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焦距相等,并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线。使用滤线栅摄影时,冲洗后的照片有的中心有密度而两侧无密度,有的一边高密度,一边低密度。
射线因素(线质、线量、散射线)对影像信息的影响正确的是
A:线质越硬,穿透能力越小 B:线量对影像密度无影响 C:散射线导致照片对比度降低 D:射线量越多,照片密度越小 E:散射线是成像的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