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隔离制度包括( )
A:单独隔离传染源, 避免与周围人群不必要的接触, 接触时做好防护措施, 设手消毒设备及隔离衣 B: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 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防止病原体扩散或传播 C:病房物体表面及地面每天用含有效氯 2000mg/L 的消毒液擦试一次 D:解除隔离原则为已满隔离期、 连续多次病原监测阴性者, 确定被隔离者不再排出病原体, 即可解除隔离 E:以上都是
发热原因待查的患者指的是发热持续 2-3 周以上, 体温在多少度以上的患者( )
A:37℃ B:37. 5℃ C:38℃ D:38. 5℃ E:39℃
发热原因待查患者不可食用下类那种饮食( )
A:高热量 B:高维生素 C:易消化 D:营养丰富 E:高脂肪
有关病房药品管理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房药柜中药品, 根据病种保持一定数量基数, 便于应急使用, 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B:病房药柜中的注射药、 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 都放置在治疗室 C:高浓度电解质制剂、 肌肉松弛剂等, 细胞毒化等高危物品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 必须单独存放, 并有醒目标志 D:毒、 麻精神类药品应通过药剂科固定基数, 严格登记、 班班交接、 并确定专人管理、 负责领取及保管 E:凡抢救药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有专用抽屉存放, 保持一定基数, 班班交接, 定位存放能保证随时启用
有关病房药品保管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 静脉用药与胃肠用药分开放置, 并按有效日期时限的先后, 有计划使用, 定期检查, 以免放置过期和浪费 B:药瓶上标签日期明显, 内服药标签为蓝色; 外用药标签为红色; 剧毒药标签为黑色。 标签上标有药名、 浓度、 剂量, 凡标签不清、 过期、 破损、 变色、 浑浊等均不能使用 C:与药房复核, 及时清理基数药, 口服药保留药袋, 药袋上注明领取时间日期, 疑过期或变色、 变形不得使用 D:胰岛素、 肝素、 疫苗、 血液制品及稀释后的抗菌素等放冰箱内保存。 必须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完, 避免过期 E:患者个人专用的特殊药物, 应注明床号、 姓名后与科室药品放置在一起
有关病房药品保管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药柜随时保持清洁整齐 B:易被光线破坏的药物包括 V C:氨茶碱、 硝普钠、 肾上腺素、 乙醇等, 应避光保存 D:抢救药放在抢救车内每日清点并签名, 用后及时补齐 E:易燃易爆的药品放在阴凉处, 远离明火 F:患者个人专用的特殊药物, 应单独存放, 并注明床号、 姓名
有关护理站常备药品摆放管理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常备药品中的高危药品要有高危药品标识, 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在一层中, 不应与其他常备药品存放在同层中 B:常备药品中的二类精神药品要有二类精神药品标识, 二类精神药品应单独存放在一层中, 不应与其他常备药品存放在同层中 C:有护理部统一下发的常备药品塑料基数目录卡及常备药品批号卡(放在药品盒) ; 常备药品柜中的药品种类、 规格、 数量应与基数目录卡完全相符, 最近的批号应与实物一致 D:常备药品交接记录应详实完整(有效期只需写最近效期、 如同一药品存在两种规格都需登记) E:药品不能与挥发性物品(如酒精等) 摆放在一起
有关护理站大输液药品摆放管理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塑料袋材质的大输液存放在蓝色小筐中, 蓝色小筐外要有药品标签; 按颜色区分不同规格的输液 B:玻璃瓶的输液直接放到药架上, 要有药品标签 C:有接收大输液登记本, 记录接收日期、 品种、 数量、 批号, 送货人、 接收人双签字 D:摆放需按右进左出的原则 E:当日存储的输液量不得超过基数与当日接收数总和
对于放在地面存放的输液应“五距” 适当, 即药品与墙、 屋顶的间距不小于( ) 厘米, 与散
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 30 厘米, 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 10 厘米堆码合理、 整齐、 牢固、
无倒置现象
A:10 B:20 C:30 D:40 E:50
对于放在地面存放的输液应“五距” 适当, 即药品与墙、 屋顶的间距不小于 30 厘米, 与
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距不小于( ) 厘米, 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 10 厘米。 堆码合理、 整齐、 牢固、
无倒置现象
A:10 B:20 C:30 D:40 E: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