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为( )。

A: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0% B: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备备抽查不应少于50% C: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D:全数检查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是( )。

A: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0% B: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50% C: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D:全数检查

背景资料   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8000m2,地下三层,地上三十四层,XX结构,结构钢筋采用HRB400等级,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地上三层及以下核心XXX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局部区域为两层通高报告厅,其主梁配置了无粘结预应力X,X施工企业中标后进场组织施工,施工现场场地狭小,项目部将所有材料加工全部委托给专业加工场进行场外加工。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项目部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编制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中,对材料管理等各种资源管理进行了策划,在资源管理计划中建立了相应的资源控制程序。   事件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包含如下主要内容:①材较加工场地布置在场外;②现场设置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处设置办公用房;③场地附近设置XX宽环形载重单车道主干道(兼消防车道),并进行硬化,转弯半径10cm;④在XXXXX挖400×600mm管沟,将临时供电线缆,临时用水管线置于管沟内,监理工程师认为总平面布置设计存在多处不妥,责令整改后再验收,并要求补充主干道具体硬化方式和裸露场地文明施工防护措施。   事件三:项目经理安排土建技术人员编制了《现场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经相关部门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并组织施工等单位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验收后投入使用。   事件四:本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针对“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大项,可以再本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均制定了详细的推广措施。   事件五:设备安装阶段,发现拟安装在屋面的某空调机组重量超出塔吊XXX(额定起重量)约6%,因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该塔吊进行吊装,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验算后批准用塔吊起吊:起吊前先进行试吊,即将空调机组吊离地面30cm后停止XX,现场安排专人进行观察与监护。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单位做法不符合安全规定,要求修改,对试吊时的各项检查内容旁站监理。   问题:

事件四中,按照《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规定,“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大项中,在本工程中可以推广与应用的新技术都有哪些?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钢筋机械锚固技术)等8个子技术(估计2分)

背景资料   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8000m2,地下三层,地上三十四层,XX结构,结构钢筋采用HRB400等级,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地上三层及以下核心XXX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局部区域为两层通高报告厅,其主梁配置了无粘结预应力X,X施工企业中标后进场组织施工,施工现场场地狭小,项目部将所有材料加工全部委托给专业加工场进行场外加工。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在项目部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编制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中,对材料管理等各种资源管理进行了策划,在资源管理计划中建立了相应的资源控制程序。   事件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包含如下主要内容:①材较加工场地布置在场外;②现场设置一个出入口,出入口处设置办公用房;③场地附近设置XX宽环形载重单车道主干道(兼消防车道),并进行硬化,转弯半径10cm;④在XXXXX挖400×600mm管沟,将临时供电线缆,临时用水管线置于管沟内,监理工程师认为总平面布置设计存在多处不妥,责令整改后再验收,并要求补充主干道具体硬化方式和裸露场地文明施工防护措施。   事件三:项目经理安排土建技术人员编制了《现场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经相关部门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并组织施工等单位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验收后投入使用。   事件四:本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针对“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大项,可以再本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均制定了详细的推广措施。   事件五:设备安装阶段,发现拟安装在屋面的某空调机组重量超出塔吊XXX(额定起重量)约6%,因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该塔吊进行吊装,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验算后批准用塔吊起吊:起吊前先进行试吊,即将空调机组吊离地面30cm后停止XX,现场安排专人进行观察与监护。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单位做法不符合安全规定,要求修改,对试吊时的各项检查内容旁站监理。   问题:

指出事件五中施工单位做法不符合安全规定之处,并说明理由。在试吊时,必须进行哪些检查?

  1)   (1)不妥:超载6%;正确:塔吊机械不得超荷载和起吊不明质量的物件。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时,必须经过验算与批准,不超过10%   (2)不妥: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正确: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2)试吊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稳性、绑扎的牢固性。

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的要求。

A:设计图纸 B:规定规格 C:设计理念 D:合同规定

起吊作业中一般不应使用棚架作为起吊梁。架棚巷道确需利用工字钢棚起吊物件时,必须符合的要求有()

A:每架棚梁所承担的重量不得大于2吨 B:架棚巷道起吊物件必须垂直起吊 C:起吊前,必须将手拉葫芦悬挂在牢固可靠的支架上,并由专人对所用架棚及相邻的架棚进行检查,将背板刹紧备牢,上齐拉杆或采取其它可靠的防倒措施后方可进行起吊 D:严禁利用交岔点抬棚作为起吊梁使用

起吊设备必须安装()保护?

A:起吊限位 B:过卷保护 C:警示保护

在进行起吊作业过程中,必须做到()。

A:起吊的物体上不许站人 B:设备不能带病运行 C:起吊不准斜拉物体 D:A+B+C

某建筑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底板厚度为1.1m,属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层高变化大,钢筋型号规格较一般工程多。屋面防水为SBS卷材防水。公司项目管理部门在过程检查中发现:
(1)工程公示牌有不应公示的内容;
(2)安全技术交底中,交底人对“三宝”不明确;
(3)钢筋加工尺寸不准确;
(4)底板混凝土局部出现裂缝;
(5)屋面防水层局部起鼓,直径50~250mm,但没有出现成片串连现象。

本工程钢筋加工中出现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的现象,其原因有()。

A:下料不准确 B: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C: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 D:钢筋进场后未进行复试 E:所使用的钢筋型号、规格过多

场景(九)
某建筑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底板厚度为1.1m,属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层高变化大,钢筋型号规格较一般工程多。屋面防水为SBS卷材防水。公司项目管理部门在过程检查中发现:
(1)T程公示牌有不应公示的内容;
(2)安全技术交底中,交底人对“三宝”不明确;
(3)钢筋加工尺寸不准确;
(4)底板混凝土局部出现裂缝;
(5)屋面防水层局部起鼓,直径50~250ram,但没有出现成片串连现象。

本工程钢筋加工中出现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的现象,其原因有()。

A:下料不准确 B: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C: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 D:钢筋进场后未进行复试 E:所使用的钢筋型号、规格过多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