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锥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0mx2.5m。持力层为粉土,其下为淤泥质土软弱层。由柱底传来竖向力为F,力矩为M和水平剪力为V,如图18-12所示。计算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的平均重度γ
=20kN/m
。 
当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的竖向力F
=902kN,弯矩M
=180kN·m,水平剪力V
=51kN时,其基础底面处的最大压力标准值p
(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10 B:247 C:255 D:321
某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锥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0mx2.5m。持力层为粉土,其下为淤泥质土软弱层。由柱底传来竖向力为F,力矩为M和水平剪力为V,如图18-12所示。计算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的平均重度γ
=20kN/m
。 
当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的竖向力F
=605kN,弯矩M
=250kN·m,水平剪力V
=102kN时,其基础底面处的最大压力标准值p
(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00 B:318 C:321 D:337
有一个钢管扣件式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48m,步距为1.5M,跨距为1.8M。此脚手架的连墙件的最大竖向间距和最大水平间距不应大于()。
A:竖向4.5M,水平方向3.6M B:不应小于3跨,且不应小于7M C:不应大于4跨,水平方面3.6M D:竖向3M,水平方向5.4M
有一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48m;步距K=1.5m,跨距ta=1.8m,此脚手架连墙件布置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其最大竖向间距和最大水平间距还应不大于()。
A:竖向6m、水平向6m B:竖向5m、水平向5.4m C:竖向4.5m、水平向5.4m D:竖向4.5m、水平向6m
有—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48m;步距h=1.5m跨距La=1.8m,此脚手架连墙件布置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其最大竖向间距和最大水平间距还应不大于()。
A:竖向6m,水平向6m B:竖向5m,水平向5.4m C:竖向4.5m,水平向5.4m D:竖向4.5m,水平向6m
连墙件的数量、间距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A:计算要求 B:最大竖向、水平向间距要求 C:每一连墙件覆盖的最小面积要求 D:每一连墙件覆盖的最大面积要求 E:没有覆盖面积的要求
有一个钢管扣件式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48m,步距为1。5m,跨距为1。8m。此脚手架的连墙件的最大竖向间距和最大水平间距不应大于()。
A:竖向4.5m,水平方向3.6m B:竖向4.5m,水平方向5.4m C:不应大于4跨,水平方面3.6m D:竖向3m,水平方向5.4m
配筋砌块抗震墙的竖向和水平方向分布钢筋,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符合规范要求?()
A:竖向分布筋,最小直径12mm、最大间距600mm B: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一般部位、二级不应小于0.11% C:竖向分布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8d,d为钢筋直径 D: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加强部位、二级不宜小于0.13%
配筋砌块抗震墙的竖向和水平方向分布钢筋,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符合规范要求?()
A:竖向分布筋,最小直径12mm、最大间距600mm B: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一般部位、二级不应小于0.11% C:竖向分布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8d,d为钢筋直径 D: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加强部位、二级不宜小于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