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酒店对其所有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前勤服务人员和后勤行政人员选择了同样的考核主体,都是他们的直接主管,结果却很不一样。后勤人员的考核业绩大多集中在中等偏上的水平。而前勤人员则优,中,差均有所分布
为使后勤人员的考核更全面,应采般的做法是( )。
A:由后勤各部门经理直接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考评 B:培训各级主管使他们意识到考核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C:增加企业内外部客户作为后勤员工的考核主体 D:可选择强制分布法
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本辖区内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机构考核与监督的职责有( )。
A:对该评价机构加强业务指导 B:对该评价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进行日常考核 C:若发现该评价机构有违规行为,应及时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D:对该评价机构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E:对该评价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并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
根据材料回答题
一、情景描述
某会展中心工程地上2层,建筑高度为24m,总建筑面积98000 ㎡,钢桁架结构,耐火等级一级。该建筑一层层高12m,建筑面积85400 ㎡,主要使用性质为登录大厅、主会议厅、六个展览厅、厨房及设备用房;二层建筑面积12600㎡,主要使用性质为会议室及设备用房。该建筑根据使用功能的特殊需要,共划分为15个防火分区。首层有10个防火分区(图3-43-1),二层有5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口,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均大于5m。本项目中除防火分区划分、疏散设计不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而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之外,室内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器材均满足现行有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在本项目的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中,为了解决登录大厅内部疏散距离过长、二层会议室楼梯在首层无直接对外出口的问题,将首层大、小展览厅之间的多条通道通过防火墙、防火卷帘分隔,火灾时自动加压送风构成安全疏散通道。针对展览厅防火分区面积扩大问题,通过提高烟控系统的设计水平,并经数值模拟确保火灾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来解决。
二、关键知识点
(一)性能化设计评估的管理流程
1)建设单位提交申请材料。
2)工程项目管辖地公安消防机构初审核。对经初审同意的,书面报送省级公安消防机构。省级公安消防机构作出是否同意进行性能化设计评估的复函。
3)建设单位委托符合条件的性能化设计评估单位进行性能化设计评估。
4)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性能化设计评估单位和公安消防机构共同研究确定消防安全目标及性能判据。
5)对于性质重要的工程项目的性能化设计评估,可根据需要由另一家性能化设计评估单位进行复核评估。
6)性能化设计评估工作完成后,建设单位提交申请召开论证会的材料。
7)工程项目管辖地公安消防机构初审。对经初审同意的,书面报送省级公安消防机构。
8)省级公安消防机构作出是否组织专家论证的决定,如同意则由省级公安消防机构会同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9)当专家组认为设计方案存在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或专家意见存在较大分歧时,应作进一步研究,修改完善后,由省级公安消防机构再次组织专家论证。
10)专家论证会组织单位应将专家组论证意见形成专家论证会议纪要,并印发有关单位。
(二)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目标
1)减小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在火灾条件下,保证建筑物内使用人员以及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3)建筑物的结构不会因火灾作用而受到严重破坏或发生垮塌,或虽有局部垮塌,但不会发生连续垮塌而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减少由于火灾而造成的商业运营、生产过程的中断。
5)保证建筑物内财产的安全。
6)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引燃其相邻建筑物。
7)尽可能减少火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目标视其使用功能、性质及建筑高度而有所区别,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几个目标中确定一个或者两个目标作为主要目标,并列出其他目标的先后次序。例如,对于人员聚集场所或旅馆等公共建筑,其主要目标是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对于仓库,则更注重于保护财产和建筑结构的安全。
(三)火灾场景的确定原则
火灾场景应根据最不利的原则确定,选择火灾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作为设定火灾场景。例如火灾发生在疏散出口附近并令该疏散出口不可利用、自动灭火系统或排烟系统由于某种原因而失效等。
火灾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一般为最有可能发生,但火灾危害不一定是最大的火灾场景;或者火灾危害大,但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火灾场景。
(四)不同类型建筑的火灾荷载密度确定
火灾荷载密度是指单位建筑面积上的火灾荷载。火灾荷载密度是可以比较准确地衡量建筑物室内所容纳可燃物数量多少的一个参数,是研究火灾全面发展阶段性状的基本要素。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火灾荷载密度直接决定火灾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室内温度的变化情况。建筑物内的可燃物可分为固定可燃物和容载可燃物两类。固定可燃物的数量很容易通过建筑物的设计图样准确地求得。容载可燃物数量很难准确计算,一般由调查统计确定。
三、注意事项
展览厅内展位如连续布置,一旦发生火灾,火灾将蔓延迅速。因此,应当合理布置展位,形成顺畅的疏散通道。展览厅的有利条件是空间高、储烟能力大,人员疏散受火灾烟气影响较小。
登录大厅作为人员集散的场所,不利条件是人数多,有利条件是可燃物分散摆放、空间开敞、净高大、疏散出口清晰,人员疏散较为有利。
专家论证会应当由( )组织。
A:当地公安消防支队会同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公安消防总队会同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建设单位 D:国家标准管理组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45000m²,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六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设计基础底标高为-9.0m,由主楼和附属用房组成。基坑支护采用复合土钉墙,地质资料显示,该开挖区域为粉质粘土且局部有滞水层。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复合土钉墙边坡支护方案》时,对方案中制定的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混凝土终凝时间不超过4小时等构造做法及要求提出了整改完善的要求。
事件二:项目部在编制的“项目环境管理规划”中,提出了包括现场文化建设、保障职工安全文明施工的工作内容。
事件三:监理工程师在消防工作检查时,发现一只手提式灭火器直接挂在工人宿舍外墙的挂钩上,其顶部离地面的高度为1.6m:食堂设置了独立制作间和冷藏设施,燃气罐放置在通风良好的杂物间。
事件四:在砌体子分部工程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发现有个别部位存在墙体裂缝。监理工程师对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砌体进行了验收,对可能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砌体提出整改要求。 事件五:当地建设主管部门于10月17日对项目进行执法大检查,发现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为二级注册建造师。为此,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做出对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行政处罚的决定:与10月21日在当地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上做了公示;并于10月30日将确认的不良行为记录上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问题
5. 时间五中,分别指出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事件五中,10月17日作出行政处罚,10月21日公示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妥当。理由是:不良行为记录信息的公布时间为行政处罚决定做出后7d内。10月30日将确认的不良行为记录上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妥。理由是:不良行为记录在当地发布记录起7d内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是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并颁发资质。
A:国务院有关审批部门 B:环境评价机构 C:建设单位 D:行业主管部门
根据《浙江省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实施细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相关专业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三类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认定其不再具备任职条件,撤销行政许可,收回其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A:发生重大事故,负有责任的 B:有关部门责令整改,拒不整改的 C:发生重大事故,隐瞒不报的 D:一年内被有关主管部门暂扣证书3次及以上的 E: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程技术标准或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隐患严重的
下列哪些属于安全管理目标检查考核要求的内容?()
A: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检查考核 B:实行逐级考核制度 C:检查考核应严格按考核办法进行,防止流于形式 D: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 E:做好考核总结工作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件由()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A: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全国人大
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本辖区内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机构考核与监督的职责有()。
A:对该评价机构加强业务指导 B:对该评价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进行日常考核 C:若发现该评价机构有违规行为,应及时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D:对该评价机构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E:对该评价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并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