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18 日 14时42分左右,某油轮在长江上海宝山水道石洞口电厂上游江面,发生因违章电焊引起油轮爆炸起火特大事故。有4名船员失踪,4名船员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 000万元以上。该油轮系1975年5月大连红旗船厂建造。船舶总长178.58 m,型宽25 m,型深12.60 m,总载重24 208 t,主机6RND76/155柴油机一台,1 200匹马力空船航速16节。船上共有船员45名,其中甲板部24名,轮机部21名。船长王某具有1 600总吨以上A级适任证书,轮机长严某具有4080马力以上A类轮机长证书。 该轮1992年第二航次载原油22000t,于1月11日驶离大连;13日18时40分抵达上海金山石化总厂陈山码头;15日12时20分卸毕原油驶离陈山;15日22时锚泊吴松2号临时锚地等候补给;18日11时14分,由"供油10号"补上渣油200 t,15时42分在驶经上海石洞电厂上游江面时,油轮爆炸起火。1月18日11时45分,该轮在吴凇2号临时锚地补充渣油200 t后,14时30分许,起锚驶往杨林油污水处理站。途中为了做好洗舱准备,11时35分左右,直接使用蒸气灭火管道向货油舱内施放压力为6 kg/c㎡蒸汽进行蒸舱。蒸舱过程中,因发现机舱内蒸汽管道旁通阀右侧的旁通管被蒸汽压力冲穿一小洞(约1.5 cm),于14时55分关闭了蒸汽灭火管道的总阀门。停止供气后,为修复管道继续蒸舱,轮机长严某用一块7 cmx7 cmx0.3 cm的铁板覆盖在蒸汽管道被冲穿的洞口处。从右至左焊接。焊接至7 cm时,严某用剩余焊条清除焊接熔渣,发现焊接处又烧穿一个3 mm左右的小洞,严某即调换了一根电焊条直接对准小洞焊补,引起了管道至货油舱连续爆炸和燃烧。该油轮爆炸起火后,舯楼前主甲板向船头方向炸开,甲板天桥,桅杆倒塌,舯楼严重烧损;舯楼后的两根桅杆严重向内倾斜;船体被炸变形,破裂,致使船舱进水,船舶下沉搁浅。事故中有4名船员受伤,4名船员失踪。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1 000万元以上(不包括打捞等费用)。

经论证分析,爆炸起火的原因是从停止供汽后到动火过了约有50 min,此时蒸汽管道逐渐冷却,管道内蒸气消失并处于负压状态,油舱内的蒸汽也随着温度下降而变成了水分。但舱内残留的油蒸气及蒸舱时蒸发出的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了爆炸性气体,一部分气体倒人处于负压状态的蒸气管道内。当严某直接对孔洞焊补时,( )与管道内的爆炸性气体接触,引起爆炸和燃烧。

A:电焊机 B:电焊明火 C:焊条 D:空气

1999年某月某日,某市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一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引起大火,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扑灭这场大火。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经事故调查确认: (1)该仓库立项,设计,施工以及消防验收时都报为"干杂品仓库"。使用单位启用后,擅自存放危险化学品。 (2)仓库内长期违章存放危险化学品。管理混乱,不同物品混装情况严重。 (3)事发时,仓库4#仓内混存的氧化剂(过硫酸铵)和还原剂(硫化碱)接触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储运公司编制虚假申请报告,市公安局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未按规定严格审查,便颁发"许可证"。使其在不具备国家规定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合法化。

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遇火,遇热,遇潮可能发生引起燃烧,爆炸或者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 )中储存。

A:多层楼房 B:露天 C:潮湿,积水的建筑物 D:无避雷针的高层楼房

某农场蔬菜、水果等保存窖的保管和维护员工。某天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伴口唇青紫等症状和体征,可能接触何种有害气体

首先应考虑接触何种有害气体

A:氯气 B:氧化氢 C:二氧化碳 D:甲烷 E:氰化物气体

互斥性质、相互接触可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的气瓶,()运输

A:不能用机动车 B:不得混装 C:随便 D:可以混装

腐蚀品,如强酸、强碱类和溴、酚等具有强烈的(),接触人体和其他物品可造成损伤和破坏,甚至引起燃烧和爆炸,造成伤亡。

A:易燃性 B:毒性 C:爆炸性 D:腐蚀性

可燃气体预混燃烧往往是爆炸式的燃烧,也叫()。

A:动力燃烧 B:气体爆炸 C:聚合放热 D:蒸发燃烧 E:燃烧放热

瓶内气体相互接触可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厢)运输;易燃、易爆物品不得与气瓶一起运输。

在工业中,很多爆炸故事都是有可燃气体与空气爆炸性混合物引起的。由于条件不用,有时发生燃烧,有时发生爆炸,在一定条件下亮着也可能转化。燃烧反应过程一般可分为扩散阶段、感应阶段和化学反应阶段,下列关于燃烧反应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烧反应过程的扩散阶段是指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别从释放源通过扩散达到相互接触 B:燃烧反应过程中的扩散阶段是指可燃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接收点火源能量,理解成自由基或活性离子 C:燃烧反应过程的化学反应阶段是指自由基与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生成惰性分子和稳定自由基,完成燃烧反应 D:决定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的主要条件是反应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