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首页
所有题库
找答案
APP下载
手机号登录
首页
所有题库
安全工程师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更新时间:
类别:安全工程师
1、
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有( )等。
2、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 )。
3、
下列粉尘中,不属于无机粉尘的有( )。
4、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下列( )因素无关。
5、
粉尘的( )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6、
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
7、
采取( )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8、
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
9、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 )。
10、
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属
11、
有毒物可通过()进入人体
12、
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是()。
13、
密闭—通风排毒系统是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的常用方法之一,其由( )构成。
14、
有害气体净化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的方法有( )、燃烧
15、
喷漆车间欲处理其作业场所中散发的苯蒸气,宜采取( )回收净化方法。
16、
催化燃烧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 )、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气。
17、
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 )等都有影响。
18、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
19、
噪声的控制措施包括( )。
20、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
21、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下列_因素无关。
22、
下列_措施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23、
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称为()。
24、
危害最严重的粉尘是_。
25、
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
26、
各类企业中的电焊工,以造船厂、锅炉厂中密闭场所作业的电焊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
27、
煤矿的采矿工、选煤工、煤炭运输工最易发的职业病为_。
28、
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
29、
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_____种。
30、
采取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3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
32、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应当向有关行政部门
33、
建设项目在(),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4、
陶瓷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是()。
35、
玻璃厂在原料粉碎、筛分、运输、配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矽尘,工人长期吸人高浓度矽尘可引起
36、
根据《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
37、
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是指作业人员在_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
38、
定向辐射热量是指生产性热源向工作地点的_辐射的热量
39、
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_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40、
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_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41、
个体采样是利用佩带在工人身上的个体采样器,在_内连续不断地采集空气样品,然后进行检验分析。
42、
采样地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_,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43、
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采用定点的采样方法,采样时间()。
44、
在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的情况下,采样地点尽可能_作业人员。
45、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_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测。
46、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的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自动报警装
47、
采用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的车间,其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鲜空气的补充量应达到_m3/h•人的标准
48、
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严禁在饮用水源_建厂。
49、
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_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
50、
工业企业总平面的分区应按照厂前区内设置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生产区内布置生产车间和辅助用房的原
51、
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本底浓度低和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夏季
52、
散发有害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应位于相邻车间的上风测。
53、
厂前区和生活区(包括办公室、厨房、食堂、托儿所、俱乐部、宿舍及体育场所等)布置在当地_的下风测。
54、
在布置产生剧毒物质、高温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
55、
高温车间的纵轴应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角度不得小于____度。
56、
下列每个加工步骤的危害及其来源。热加工
57、
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的上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和工业窑炉应布
58、
车间内发热设备相对于操作岗位应设计安置在夏季最小风向频率,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
59、
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
60、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如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则应将其安装
61、
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____措施。
62、
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_作业。
63、
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
64、
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或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氢及其盐类等
65、
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66、
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亦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使工作地点有害物质的符合规定的接触限值的要求。
67、
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_辐射源。
68、
机械通风装置的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
69、
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例如毛类、破烂布分选、熬液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_采
70、
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产生粉尘而不放散有害气体或放散有害气体而又无大量余热的工作
71、
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管道材质应合格。容易凝结蒸汽和聚积粉尘的通风管道,几种物质混合能引起爆
72、
高温厂房的朝向,应根据对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确定。
73、
热源的布置应尽量布置在车间的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面;采用穿堂风为主
74、
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应尽量远离其他_作业车间、行政区和生活区。
75、
从事工频__电作业场所的电场强度不应超过_kV/m.
76、
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_dB()。
77、
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
78、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_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79、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_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
80、
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生产性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
81、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
82、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
83、
常用的工业毒物工程控制措施包括_。
84、
毒物通过—进人人体。
85、
控制噪声的措施包括()。
86、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_。
87、
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
88、
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
89、
在采煤工业中,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90、
冶金行业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91、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92、
棉纺织厂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
93、
生产性热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
94、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按照工作地点的_将高温作业分级。
95、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规定了生产性粉尘按危害程度分级,分级指标包括
96、
选择个体采样对象时,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_劳动者。
97、
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
98、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应将_。
99、
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_要求。
100、
防尘防毒工作对用人单位保护工作场所劳动者职业健康至关重要,就防毒工作而言,用人单位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101、
石英砂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包括破碎、粉碎、筛分、分装等生产环节,其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主要是()。
102、
评价作业场所高温控制是否满足要求的主要指标是()。
103、
生产性粉尘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水泥和金刚砂属于()性粉尘。
104、
机械加工厂房内的噪声很大,很容易对作业者的听力造成损害。为降低噪声危害,企业应优先选用的措施是()。
105、
粉尘分散度与发生尘肺病密切相关,直径小于()μm的粉尘易于到达呼吸器官的深部。
106、
生产性毒物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的重要准则,而净化是无害化排放的主要手段、生产性毒物中有害气体净
107、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包括:密闭通风排毒系统、局部排气罩、排出气体的净化。下列方法中,用于排出气体
108、
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
109、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下列辐射中,属于电离辐射的是()。
110、
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在1200。C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即可出现()。
111、
在承压类特种设备构件的内部,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中,适宜检验厚度较大的工件是()。
112、
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113、
可能接触电离辐射的作业有()。
114、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1)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
115、
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
116、
下列关于高温作业分级依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17、
工作条件是指职工在工作中的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的总和。
118、
解决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最有效途径是()。
119、
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产生粉尘而不放散有害气体或放散有害气体而又无大量余热的工作
120、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 )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测。
121、
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是指作业人员在()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
122、
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
123、
棉纺织厂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
124、
在布置产生剧毒物质、高温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
125、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无关。
126、
下列有关辐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127、
个体采样是利用佩带在工人身上的个体采样器,在()内连续不断地采集空气样品,然后进行检验分析。
128、
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下述场合不适宜局部排风的是()。
129、
粉尘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受粉尘溶解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粉尘性质不同而不同。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其
130、
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途径是采用()措施,消除粉尘和降低粉尘浓度。
131、
下列粉尘中,危害最严重的粉尘是()。
132、
生产性毒物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其中包括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的()。
133、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下列方法中,不适用于有害气体无害化净化的是()。
134、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的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自动报警装
135、
密闭、通风排毒系统一般由密闭罩、通风管、()和通风机构成。
136、
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空气动力噪声、()和电磁性噪声三大类。
137、
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种。
138、
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造成的。
139、
为防止有害物质在室内扩散,应优先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140、
下列关于激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141、
建设项目在()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42、
厂前区和生活区(包括办公室、厨房、食堂、托儿所、俱乐部、宿舍及体育场所等)布置在当地()的下风测。
143、
粉尘分散度与发生尘肺病密切相关,直径小于()的粉尘易于到达呼吸器官的深部。
144、
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是()。
145、
高温车间的纵轴应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角度不得小于()。
146、
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的措施中,能起到控制毒源,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是()。
147、
定向辐射热量是指生产性热源向工作地点的()辐射的热量
148、
车间内发热设备相对于操作岗位应安置在夏季最小风向频率(),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
149、
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150、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有毒物质常用限值指标有()。
1
2
>>
最新试卷
安全工程试题一
安全工程试题二
安全工程试题三
安全工程试题四
安全工程试题五
安全工程试题六
安全工程试题七
安全工程试题八
安全工程试题九
安全工程试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