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不正常包括( )等不正常情况。
A:航班提前起飞 B:航班取消 C:航班加降 D:航班飞越
航班可分为()。
A:定期航班 B:不定期航班 C:定程航班 D:不定程航班 E:地区航班
航班计划是规定()飞行的计划
A:正班 B:加班 C:包机 D:公务
航班计划平衡不包括()
A:航线距离的平衡 B:飞机使用的平衡 C:航班班期密度的平衡 D:航站工作量的平衡
航班计划的内容有()
A:发运量 B:航线 C:机型 D:班次 E:班期
我国的航空公司每年的航班计划包括()
A:春夏航班计划 B:夏秋航班计划 C:秋冬航班计划 D:冬春航班计划 E:春秋航班计划
航班计划是规定( )飞行的计划。
A:正班 B:加班 C:包机 D:公务
《201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航空公司计划航班250.2万次,其中正常航班187.2万班次,平均航班正常率为744.83%。在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当中,38.5%为航空公司自身原因,25.0%为流量控制原因,21.6%为天气原因,剩余14.9%为其他原因。
航班延误是指航班降落时间比计划降落时间(航班肘刻表上的时间)延迟30分钟以上或航班取消的情况。准点率,是指航空旅客运输部门在执行运输计划时,航班实际出发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较为一致的航班数量与全部航班数量的比率。航班延误影响着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一般使用准点率来衡量承运人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
乘坐飞机的旅客要经过这样的环节:到达机场、换登机牌、过安检、登机、飞机起飞、降落、出机场等。这些环节可谓环环相扣,任何一个咬合不上,整个链条就会出现问题。民航本身就是一个高度链条化,整体如同齿轮咬合一样联动的行业,在旅客眼里本是一体的民航链条,在现有的民航体制下,被分割为四个“婆婆”管理:除首都机场、西藏机场外,其余全国的机场归地方政府管理;航空公司归国资委管理;空管归民航局管理;公安归公安部管理。机场方面,国务院颁布的《民航机场管理条例》明晰了机场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属性,但至今没有落实;地方政府对机场的考核指标仍是盈利。航空公司方面,国资委对其考核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民航局承担对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对服务也没有硬性的管理手段和考核指标。空管方面,如何提高空管系统的空中交通指挥能力,应是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空管航班正点率考核的责任制。
因航班延误纠纷引发的__件,破坏机场正常秩序,威胁民用航空安全,已演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假如你是一名行政执法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就这一现状提出解决对策。(20分)
要求:分析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A:@B. C:@D.
在我国,航班延误问题严重,呈上升趋势,航空运输服务投诉量猛增,成为公共关注的焦点。因航班延误纠纷引发的事件,已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它破坏机场正常秩序,威胁民用航空安全,危害性很大,必须创新管理、加大力度,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旅客碰到航班延误,如果信息不灵,着急烦躁,心神不宁,往往与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若处置不当,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将严重破坏机场的正常秩序,影响航空运输的正常运营。由于产生航班延误的原因复杂,需要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因而治理航班延误是一项系统工程。
2012年4月11日,A机场受雷雨天气影响,一航班20余名旅客因航班延误10多个小时,在航班延误赔偿方面与航空公司存在分歧,擅自走人停机坪滑行道,“援停”一架刚刚着陆滑行的飞机,严重影响了飞行安全,进入机场跑道的一名乘客表示:“采取极端方式维权是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为平息旅客的失控情绪,避免后续航班继续长时间延误,航空公司最终决定对补班旅客给予每人1000元人民币的补偿。时隔两天,8机场因受降雨影响,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也出现旅客冲击机场停机坪事件,部分民众认为这是A机场“援机”事件引发的不良效仿。
这些事件对航空运输正常生产秩序和安全运营造成严重威胁,而民航公安并未依法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闹事旅客给予治安处罚,涉事的航空公司甚至还对他们给予了超出正常范围的经济补偿,这不能不让人质疑,对于那些殴打工作人员,打砸机场设备,占机、霸机甚至冲闯停机坪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民航公安机关为什么不能及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旅客素质低劣,还是相关民航部门在航班延误后不作为,才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航班延误造成旅客、航空、机场等多方“委屈”的现象,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委屈’的背后”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联系实际;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A:@B. C:@D.